花边

COP16续会在即,碳交易能弥补自然保护的资金缺口吗?

文 / 杨方义,绿色和平企业碳中和与林业碳汇项目顾问 

文章首发于财新观点

2024年11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6)以意料之外的形式休会,会前被寄予厚望的资金调动议题没有形成决议。2025年2月25日-27日,COP16续会将在意大利罗马举办,各界在关注在哥伦比亚卡利已经形成的决议草案是否能在意大利罗马续会上通过。

CBD COP16于2024年10月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 Nathalia Angarita / Greenpeace

资金匮乏:气候与生物多样性谈判拦路虎

2022年,由中国担任主席国推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资金成为落实昆蒙框架的主要障碍。调动更多的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成为了COP16的核心议题。虽然COP16通过了为数字遗传序列信息分享(简称DSI)而设立的卡利基金,但会议并没有能够就资金调动的决议进行表决,COP16不得不抱憾中止休会。

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底需要多少资金?保尔森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超乎想象。保尔森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为了在2030年前逆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全球每年需要支出介于7220亿至9670亿美元的资金[1]。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报告则指出,到2050年,全球自然融资缺口为4.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到2030年每年的资金缺口约为5980亿至8240亿美元[2]。

昆蒙框架提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支持的具体目标:到2030年,从发达国家或自愿承担发达国家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少于30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25年需达到200亿美元[3],COP15还通过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GBFF)的决定。但按照国际组织的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11月,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资金只有67亿美元[4],来自政府的公共资金调动的进展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2025年达到250亿美元的目标似乎已经不太可能实现。截止2024年11月,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GBFF)也只募集到3.83亿美元[5],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和需求。

发达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援助和合作上的踌躇不前,让发展中国家对生物多样性谈判的前景产生担忧和质疑。在卡利COP16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还提议建立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巴西代表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在为这个问题(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基金)找到解决方案之前,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讨论其他任何事情”。可见,资金调动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谈判的动力和条件。

CBD COP16的目标是成功落实CBD COP15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决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危机的共同根源,以及由正义与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考虑土著人民利益的解决方案。© Nathalia Angarita / Greenpeace

自愿碳交易:深陷信用危机,难以扭转乾坤

公共资金不足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需求,调动社会资金和私营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融资已经成为共识,各类抵销机制也就被寄予厚望。特别是通过林业碳汇等碳抵销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募资,成为了热门话题。

2024年年底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气候融资同样成为核心议题。COP29最终通过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设定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目标。同时,COP29通过《巴黎协定》下各国之间碳信用交易机制和联合国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实施细则,为形成全球碳市场清楚了障碍。尽管这距离全球碳市场启动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已然让让各利益相关方对碳交易期待燃起。通过碳交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再一次得到关注。

与美好愿望不相称的是,林业碳汇在过去几年碳交易市场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或许难以满足全球生物多样性资金需求的预期。国际环保组织森林趋势(Forest Trends)对于国际自愿碳市场的长期监测显示,经历了2021年前短暂的迅猛发展后,2023年国际自愿碳市场交易量和价格都大幅下跌[6]。2021年全球自愿碳市场规模创纪录的达到21亿美元,林业与土地利用碳汇交易达14亿美元[7]。但2023年,全球自愿碳市场规模萎缩至7.23亿美元,林业与土地利用碳汇交易达3.5亿美元,交易额大幅下挫62%。大幅下挫的原因在于林业碳汇正在遭受信用危机。

林业碳汇的信用危机起源于国际知名减排机制的真实有效性受到质疑和挑战。2023年1月英国《卫报》质疑核证碳标准VCS认证的90%的热带雨林碳信用夸大了其真实减排量,而这些“夸大的”碳信用被诸多知名国际企业购买用于抵销碳排放,甚至用于宣称其产品“碳中和”,购买林业碳信用以抵销自身排放的企业,由于其购买的碳信用项目的科学性、真实性等暴露出问题,也受到“漂绿”的质疑,这让人们对于林业碳汇交易真实性的担忧升级。

林业碳信用的诚信问题,成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最大的掣肘。为帮助潜在碳信用买家识别碳信用,成立于2021年的非营利组织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2023年核心碳信用标签,此举旨在建立独立于交易之外的第三方的审核机制,以监督和评估碳交易机制的信用,以此来恢复社会和公众对于碳信用的信心。

碳交易并不是万能药

《巴黎协定》第六条鼓励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机制促进各国合作,来实现在《巴黎协定》目标下各国自己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其中市场机制包括双边碳交易机制、全球碳交易机制。非市场机制包括不涉及减排成果交易的合作方式,并在减排的同时,同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对市场机制的关注远超对非市场机制的关注,COP29在《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上的进展,特别是通过了监督机构通过了方法学标准和温室气体清除量标准两项文件,使全球碳市场启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碳圈为此欢呼雀跃。而在非市场机制的谈判却不被关注和重视。不少环保组织对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的不平衡表达了忧虑。

碳交易机制设计上的缺陷,碳交易会降低高排放企业和国家减排动力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碳交易机制中碳计量的准确性、减排的额外性和真实性等因素造成的低诚信低质量碳信用充斥碳市场现象依然存在。

回顾《京都议定书》下形成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全部8000多个项目中,仅有64个林业碳汇项目注册成功,而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更是凤毛麟角。通过林业碳汇,为森林保护融资的美好愿望落空过一次。由于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权益的考量,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生物多样性破坏和社区利益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绿色和平生物多样性政策专家安·兰布雷希茨(An Lambrecht)认为需要利用气候-生物多样性行动的协同效应进一步行动,而全球碳市场不应该成为发达国家逃避气候融资责任的手段[8]。

在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面对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巨大资金缺口,如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成为近年来的政策与实践关注重点[9]。在这一背景下,林业碳汇交易成为了一个引入社会资本的切入点,迅速引发关注与布局投入。然而,热潮之下亦有隐忧——林业碳汇交易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这一市场机制是否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减排协同增效,以实现真正的生态保护目标。

近期,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的《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国家自愿碳排放交易机制(CCCE)重启后,坚持科学有序开发成为决策者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地方林业碳汇试点正在大量涌现,各种签署林业碳汇开发协议、锁定林地的运作开始盛行,林业碳票等尝试层出不穷,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林业碳汇开发热度明显高于市场有效需求,若缺乏有效监管,极有可能导致不规范开发与交易的再次发生,造成国内林业碳汇的劣币驱逐良币。

© Nathalia Angarita / Greenpeace

共同责任:呼唤创新的资金合作模式

CBD COP16期间,中国宣布成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第一批“小而美”项目[10],成为COP16期间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成果。中国将在2030年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的捐赠,用于昆蒙框架的落实。由巴西政府在2023年提出的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Tropical Forest Forever Facility,简称TFFF),也成为UNFCCC COP29期间的资金亮点。TFFF将从发达国家和私营机构筹集1250亿美元资金,其中20%来自于政府公共资金或慈善机构,80%将来自于机构投资者[11]。独立管理的TFFF预计每年提供约40亿美元资金,可以让70个热带森林国家可以保持他们完整的森林和生物多样性。

TFFF独特之处在于它基于一个简单的指标,即每公顷保存或恢复的森林固定支付。它奖励那些保护森林的行动,而不是那些减少森林砍伐的行动,从而允许对森林存量高且森林砍伐低的地区进行补偿。其核心目标是保持森林及其社会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可行性。TFFF成为了2024年在巴西举办的G20首脑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25年将在巴西贝伦举办UNFCCC COP30,森林保护和资金将会继续成为气候谈判的核心。

2024年底,中国和巴西联合发布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声明中方欢迎巴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框架下倡议发起“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并期待该倡议发挥积极作用。届时,通过非市场的方法实现减排和森林保护的途径和机制,将会得到更大的关注。

相关阅读

23
2025.03

当18个普通人在暴雨里抽命运盲盒 |世界气象日:不成气候X绿色和平

2025年世界气象日,国内首个中文气候播客《不成气候》带我们一起回到去年9月台风“普拉桑”刚刚过境的杭州,走近绿色和平与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联手举办的气候变化沉浸式剧场《角色》。

21
2025.03

IPCC气候专家对话:如何将庞大科学问题转化为真实实践行动

全球气象专家在杭州碰头, IPCC-62是什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2月24至3月1日期间在杭州召开。这是中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气候问题国际会议,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是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的关键会议, […]

27
2025.02

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不仅背弃了未来,也背弃了作为领导者的道德责任

文章首发于新浪财经。本文作者李欣然。   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为全球气候治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背景下,全球气候行动将何去何从?ESG评级中心与国际知名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展开了系列对话。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三篇,对话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气候项目副总监John No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