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不止音乐会丨音乐自有力量,故事正在发生

前不久,绿色和平与环友科技一起,主办了第二届“不止”音乐会。
不止,源于词语“Bridge”,它既是船核心结构中的舰桥,也是音乐的桥段。这场彼此连接的聚会,伴随着Joyside主唱边远温暖的声线而正式开启。

如果说,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是集体奏响的动人乐章,那么每个在其间积极行动的个人,都是彼此连接、不可或缺的跃动音符。
说起“连接”,发言嘉宾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提到了自己在三十六年的工作中,如何充当环境与发展的窗口与桥梁,也表达了对于绿色和平通过绿色架起和平的桥梁、东西方的桥梁的肯定与期待。


同时,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谋表示,连接是聚各方资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贡献力量。


在总结发言中,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力认为,连接是老一辈环保从业者和新一代间的交流、传承和创新。

音乐有节拍、有力量,绿色和平也逐渐在实践中摸索着行动的节奏,以及如何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开场致辞中,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用几组数字,展示了绿色和平过去一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袁瑛说道:“无论是研究报告的合作,线上线下活动的共同举办,临时活动备案的合作,还是给绿色和平的工作提供各种指导和建议的伙伴们,欢迎各位来到这里,见证我们的年度总结。同时,我们也想以音乐的形式,表达绿色和平对各位最诚挚的感谢。”

在实践这些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难忘的故事,很难三言两语简单概括;这些阶段性成果,也都离不开在座的、还有很多不在现场的,与绿色和平及环友科技一起,奋斗在环境保护一线的伙伴。致谢,是绿色和平每年举办音乐会的初衷。

去年的不止音乐会上,环境先锋故事备受欢迎。在寻找答案的路上,绿色和平经常因为能够不断遇到这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以环保为线索而行动的环境先锋们,而深感幸运。为此,绿色和平同环友科技一起,制作了一份致谢礼,向以环境先锋为代表的同行者们表示感谢。

很多人都说,气候问题仿佛亭台楼阁,谈了这么多年,在舆论上仍然是一个很悬浮的话题。而这些环境先锋们,就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从而撬动一些改变,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通过线上的招募,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影视、绘画、法律、教育和金融等各行各业的支持者的留言报名。
虽然由于现场座位有限,只有20位能够来到现场,但大家在报名问卷中与我们分享的故事和想法,我们全都仔细读过,也备受鼓舞。
新年flag在这里立下了——2024年,绿色和平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活动,增加线下相聚的机会。


虽然环境保护的线索,有时好似刚拿到手的拼图般零落。但我们相信,若有心付出微小的行动,不断地去拼接、创造,去寻找答案,美好的画卷终将出现——它就是众多行动者们,参与其中的故事。

为环境保护寻找答案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些故事描绘着行动的模样。

不止音乐会,明年再见!

相关阅读

27
2024.12

全球塑料公约难产背后:各国立场“一厘米都没动”?

文章首发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为绿色和平全球策略顾问。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 […]

28
2024.11

原来保护环境的行动,还可以这样“飞”!

打开脑洞,保护环境的灵感就有可能成为可触摸、可复制、可进入日常生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