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认识我们的发言人

2023年4月14日

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在中国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已经超过二十年。我们致力于连接不同人群,用创造力与行动力推动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讨论和行动;我们希望用人文精神与先锋视角,给更多同行者带来改变现状、探索可能的勇气。

绿色和平有着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我们的项目发言人秉承公开透明、科学客观的原则,积极回应媒体采访。在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积极应对生物多样性损失、推进科技与商业实现碳中和等领域,我们都是寻找答案的人——

如有媒体采访需求,请联系 greenpeace.cn@greenpeace.org


01

袁瑛 | 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

袁瑛于2014年加入绿色和平,先后负责开展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与企业零碳转型工作。自2022年起,她全面负责绿色和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带领机构推动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工作。在加入绿色和平之前,袁瑛曾就职于《南方周末》,作为资深环境记者与创始团队成员成立了中国媒体行业首个绿色新闻部,参与报道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能源转型进程以及其他环境突发事件。

与此同时,袁瑛也活跃于学界,分别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和德国国际公共政策研究院访问学者深入国际气候治理等问题研究,著有《2025 年之后 地球工程治理机制》、《德班气候谈判》和《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等学术论文和出版物。


02

刘君言  |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经理

作为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风险项目”的负责人,刘君言先后参与了《冰冻圈告急:2018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冰川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中国公众气候行动手册》、《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影响评估》等绿色和平调研报告的撰写和编辑。她也是一名积极的气候议题倡导者,先后在TEDx演讲、深港双年展、看理想APP,以及多档知名播客节目中向中国公众分享有关气候变化的经验故事。

刘君言拥有女性与性别研究硕士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有关她的采访报道常见于《南方周末》《澎湃新闻》《新京报》《南华早报》《VISTA看天下》《GreenLens》等媒体。


03

李硕  |  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气候与海洋方向)

李硕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东亚的资深政策顾问。在过去十余年中,他关注国际性环境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保护。李硕从2011年起参与绿色和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政策倡导。在此之后,他也先后负责绿色和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工作,并以观察员身份持续多年参与联合国相关条约的谈判现场。

李硕的教育背景是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有关他的采访报道常见于《参考消息》《英国卫报》《南华早报》《中外对话》《南方周末》,半岛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媒体。


04

叶睿琪 |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经理

叶睿琪在环境NGO领域有六年工作经验,目前负责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企业双碳促进工作。她带领团队成功推动了超过八家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头部企业制定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目标与战略。她的研究范畴涵盖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企业采购绿电、林业碳汇等。叶睿琪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曾在NGO US Public Interest Network工作,曾担任ABC美好社会咨询师(志愿者)。

叶睿琪参与策划与撰写的研究报告包括:《科技企业绿电消费新浪潮:案例、挑战与建议》、《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绿色云端2020:中国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可再生能源表现排行榜》等。

相关阅读

22
2023.05

《昆蒙框架》出台后,最新研究报告首次定量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政策法律体系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北京大学保护生态学课题组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律体系分析:基于保护需求的视角》

16
2023.05

JUSTPOD x 绿色和平 | 从中国西北出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不只是气温升高一点点这么简单。跟随我们聚焦一个地区——中国西北,那里保留着自汉唐以来丰富的不可移动的历史遗迹,石窟、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在长期以来稳定、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温度升高导致石窟内外温差增大,壁画脱落开裂;降水增多导致石窟受潮发霉;沙尘暴导致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