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号召公众参与,共赢蓝天保卫战 | 绿色和平经典回顾

2023年1月3日
朝向东四环的25层窗户 © 王珏

2011年深秋的一个早晨,还在绿色和平做传播主任的王珏从租住的25楼望向窗外,眼前是一片灰褐,楼下的东四环仿佛消失在这团迷雾中。但这并不是雾。很快,北京乃至全中国都知道了这种污染天气叫作“雾霾”,它也成为华北及中国东部秋冬空气污染的不速之客。

此刻的王珏没有想到,这种叫做“雾霾”的天气将推动政府制订重要政策,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而她,即将参与并见证这场中国大气环境加速治理的进程。

早在2003年暑假,王珏就作为中国大学生代表去江苏参加了绿色和平举办的全球青年气候行动交流活动。这次活动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产生了疑问: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环保机构如何在中国开展环保倡议?又如何吸引公众参与活动?

毕业后,王珏成为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的一员。

就在王珏感受到巨大“浓雾”冲击的那天,她到达办公室后,便和同事们分享了对这波汹涌的网络讨论的观察。公众对秋冬之际出现的几次严重空气污染有诸多不满,并开始猜测“雾霾”到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身的体验,他们开始对当时普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提出了疑问。比如,明明空气直观感受很糟糕,但API数据仍然显示空气“良好”。

一直以来,绿色和平在中国呼吁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但相关讨论一直局限于技术与精英的圈层。此时,绿色和平敏锐地意识到,在公众普遍对雾霾表示疑惑的时候,也为环保机构提供了契机,可以从专业角度提供支持。

大量使用煤炭是中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公众呼吁提升空气监测数据标准、改善空气污染的讨论中,除了可以提醒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外,绿色和平觉得,找到雾霾的来源,呼吁减少使用煤炭,也是一个专业环保机构应该做的事情。

在王珏的印象中,绿色和平确立新项目一向审慎,但是清洁空气项目在北京办公室的确立只用了两个星期。

那时正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黄金时期。王珏每天的工作都是从微博开始的,迅速抓取公众关于空气污染讨论的热点,并通过绿色和平的微博账号,及时有效发出相关内容,与公众互动。在获知公众的需求之后,绿色和平发布了“PM2.5防护锦囊”。这个锦囊介绍了如何通过目测估计污染水平,以及相应的防护方法,还有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实用信息。随锦囊工作人员还贴心地附送了一个防PM2.5口罩。

绿色和平原创设计的《PM2.5防护锦囊》示意图

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疑惑和焦虑在那一个冬天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

2012年年2月29日,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1],中国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随即,北京[2]等城市开始按照新法规发布PM2.5等重要污染物监测数据。

几个月的时间里,政府快速响应公众需求,把原有3项空气监测标准的API系统改进到6项空气监测标准的AQI系统,这在王珏看来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2011年12月3日(左图)-12月4日(右图),北京;远处的国贸大楼在雾霾中已经完全隐去。© Wang Yikun/Greenpeace

2013年1月13日,北京市AQI指数达到500[3],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进行讨论。但绿色和平很清楚,当下最紧迫的是让公众明白雾霾的危害,先把个人防护做起来。绿色和平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路人发放“PM2.5防护锦囊”,并宣传个人健康防护的重要性。

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个人宣传影响力很弱,效果很慢,绿色和平还在寻找加速的途径——通过影像资料传播环境问题是绿色和平擅长又被证实有效的方式。于是,项目团队策划拍摄一组人物肖像照,展示被困在雾霾中的人的状态。

孩子代表未来,同时也是在环境污染面前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工作人员们找到一位6岁的小女孩非非作为志愿者参加拍摄,她身穿红色外套站在冬日雾霾中的北京街头,鼻子里象征性地插着一根氧气管,管子的另一头通向手里牵着的绿色气球,象征着好空气和希望。第二天,这组照片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和几百家新闻媒体。

2013年1月13日,6岁的小志愿者非非拿着象征清洁空气和未来希望的绿色气球站在北京三里屯。© 吴迪/Greenpeace

绿色和平还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完成了《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引入对雾霾背后、有关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关注和讨论。报告对比分析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城市的可得PM2.5相关公众健康数据,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PM2.5与公众健康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四城市PM2.5污染水平对公众健康均造成危害,污染可致心脑系统及呼吸系统损伤,增加患癌风险,甚至引发早死(70岁之前因各种原因死亡)。

在与雾霾的“交锋”中,王珏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环境问题中“人”的重要性。“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都看到了环境事件如何与自己相连,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期待,”她说。

2011年11月,绿色和平和不同群体的公众共创了——背着“机器肺”在北京采样的是一个系列公众参与活动,受邀进行采样的人群有还有出租车司机、个体商贩、公司白领等。北京本地歌手郝云作为志愿者之一,也参加了绿色和平个人空气污染暴露度采样活动。采样结果和志愿者们的个人故事随之得到展示和讲述。

北京马拉松长跑志愿者在2012年11月25日随身携带测试PM2.5仪器,在北京市区跑步6小时后石英滤膜呈现的状态与白色未用滤膜的对比照。©绿色和平/匡铟

同时,经由这些志愿者采样获得的机器肺滤膜也被送到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实验室,成为《危险的呼吸2——个体日均 PM2.5暴露浓度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来源。公众从这些故事和研究报告中切实领悟到,空气污染的健康代价就在自己身边,或者说,这些健康代价实际上是由生活在北京的具体可感的个人来承担的。

2012年的迷笛音乐节上,歌手郝云与绿色和平共同举办了“呼唤蓝天”的主题表演。活动现场,绿色和平志愿者在舞台立柱上展开“摇滚聚精神,呼吸有态度”的主题海报,海报下,乐迷激动地与郝云跟唱。

迷笛舞台照片©Greenpeace/匡铟
迷笛舞台照片©Greenpeace/匡铟

公众积极参与的“狙击雾霾”系列活动,也获得了政府的重视和回应。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承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这份协调多地区、多部委,联合推进的空气污染治理意见,不但快速有效回应了专家、公众的呼吁,同时表明中国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行动上,采取了更积极、更主动、更有独特见解和行动力的姿态。

王珏仍感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背后的意义:公众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并导向解决方案与政策出台。而环保机构的参与更加凸显出专业性和建设性,通过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政策出台。

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空气质量数据来看,经过近10年的持续治理,202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降至30微克/立方米,与此同时重污染天数减少53.6%。绿色和平在清洁空气议题上重点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北京市2021年PM2.5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改善任重而道远,在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之后,绿色和平将工作重点放在以“减污降碳”为抓手继续推动改变,并助力中国的“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相关阅读

25
2024.04

绿色地方债千亿市场规模潜力有待释放

2024年4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类市政债券:基础设施投资新动能》(下称“报告”)。报告发现,虽然绿色属性与市政债的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有超8千亿规模的地方债具有发行绿色债券潜力,可以有效弥补气候投融资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报告还对多个国内外绿色和可持 […]

08
2024.04

绿色转型金融观察 | 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进展

本文旨在梳理当前中国气候同融资试点进展和相关案例经验,为有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参考。

08
2024.04

绿色和平×局部气候调查组 | 工作究竟在哪里找?

绿色和平与局部气候调查组采访了几位就职于绿色产业的年轻人,并结合他们的经历与思考,创作了这样一个虚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