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绿色和平在线上参加了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海洋公益的未来十年”,由SEE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联合主办。绿色和平海洋项目主任陈书凌作为嘉宾,在分论坛中分享了绿色和平在国内外海洋保护领域的公众传播与互动工作经验。以下为她的分享内容(有改动):
感谢“为海行动”分论坛给我们这个机会分享,我是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海洋团队的陈书凌。这个分论坛的主题和我们机构宗旨特别契合,绿色和平坚信“行动带来改变”,我们相信保护地球的使命无法单靠绿色和平来完成,只有结合各方的力量,才能够给地球带来更加系统性的保护。
从阿姆奇特卡岛到撒雅德玛哈浅滩
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绿色和平。绿色和平成立于1971年,那一年,12名怀揣共同梦想的人驶往阿姆奇特卡岛(Amchitka Island),阻止美国在那里进行核试验,这个事件标志着绿色和平环境保护之旅的正式启航。北京办公室是从2002年开始开展工作,今年正好是20周年整。北京办公室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绿色生活等多个领域开展环境保护项目。我们并非所有的项目都是针对公众展开,不过今天借这个机会主要想和各位分享我们在海洋保护领域所进行的公众传播与互动,也希望能和各位伙伴机构多多探讨,如何促进提升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行动力。
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增强,绿色和平在海洋领域的工作涵盖多项议题,例如可持续渔业、海洋保护区等。其中与海洋保护区相关的主要目标是:在2030年前保护全球至少30%的海洋。我们倡导建立完全或高度保护的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大部分甚至全部资源开发型人类活动,例如渔业捕捞,以确保实现保护成效;针对公海保护,尽快达成强有力的BBNJ新协定。
国际上,绿色和平曾在英国South West Deeps海洋保护区内投掷大型石块,以禁止保护区内的底拖网捕捞。我们也与各国科学家合作,将绿色和平的“极地曙光号”考察船开往印度洋,研究撒雅德玛哈浅滩(Saya de Malha Bank)分布着的世界上最大的海草床……海洋保护的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此我们不断在思考如何在中国大陆开展海洋保护的公众传播与互动工作。海洋保护乃至环境保护的公众宣传一直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破圈”难,但其实这个领域的非盈利组织周围还存在着其他圈层,因此最开始我们给自己的任务是触达同温层,找到同类,让这一群人与我们共同为海洋发声、共同行动。
寻找同温层 试用热点巧破圈
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我们如何触达同温层、传播我们的声音和力量。2021年,借着一个叫《夏日冲浪店》的综艺,冲浪这项运动的热潮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看到了这个势头,锁定了冲浪人群作为我们的合作对象,合作共创并发布了《可持续冲浪手册》。我们选择中国最棒的一个浪点——万宁去开展线下活动。去年活动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冲浪的人,我们俗称“浪人”,他们是能通过冲浪直接感受海洋力量、也深受海洋环境影响的一个群体,通过与他们的互动,可以感受到他们自身已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我们认为这样的群体与我们处在同温层。我们还选择了圈内十分有影响力的一位“浪人”——田乐进行深度合作,一起制作了“守护海洋小技巧”的相关视频,倡导“浪人”们在准备出行和旅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环境影响,例如自带杯,以及在涂抹防晒霜时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等。
今年,我们试着再往外拓展,结合滨海旅游和自然观察,在穷游网及最世界旅行的内容支持下,设计开发出《长岛可持续观察指南》。我们选择了山东长岛,这个黄渤海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斑海豹的迁徙必经之地。长岛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园,近些年逐渐走进游客的视野。在促进公众保护意识之前,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感性认知。旅途中,通过观察,可以让公众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今年我们也尝试了新的风格,立体呈现海陆空生物多样性,将保护物种以及长岛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卡通方式进行展示。在这样一份观察指南中,我们除了提供一些建议,有助于游客更顺利地进行观察,深入了解物种以外,同样加入了保护元素,例如在海边观察时尽量不要破坏石滩环境,不要惊扰野生动物等。
我们希望能更进一步破圈,将我们倡导的信息传递给游客群体。游客是一个更大的群体,他们可能只是想去一个自然的地方看看美景度个假。通过在旅途中观察,游客们可以发现,哦,原来这里不只有美景,还有栖息于此地的动植物。而自然保护的行为逻辑可以理解为,尽可能不要影响当地物种的栖息环境。
当然我们也不只是纸上谈兵,我们今年借助穷游网平台开展了“穷游体验馆-山东长岛生态观察体验”招募活动,期待借助穷游的用户资源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产出高品质图文游记,进一步深化内容输出并在穷游的平台上继续传播下去。招募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感兴趣的人数超过56,000。
组建南极科考队 保护全球公海
除了公众传播与互动,绿色和平也在与研究机构、国际利益相关方合作,集合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海洋保护。2019年我们与牛津大学、约克大学等机构合作发布了《30×30:全球海洋保护的蓝图》。报告基于生物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学的数据,对国家管辖外海域保护区网络进行了设计。这在当时算是同类型首份报告,为国际保护区研究和决策人员提供参考。近两年,我们在整理国际海洋保护区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研究有助于绿色和平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同时希望给接下来的国际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国际上,绿色和平还邀请热心公益的明星艺人,加入我们的南极科考船队,并且与南极磷虾捕捞企业沟通,最终促成了全球多个磷虾捕捞企业承诺停止在南极多个生态敏感区域捕捞。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推进BBNJ的谈判进程,BBNJ新协定将为未来在公海设定海洋保护区建立机制。
海洋之大,单凭绿色和平一家力量是不足够的。我们希望联合各位伙伴,共同倡导公众参与,探索多元行动方案,在更多国内乃至国际的平台上形成合力,最终实现保护目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