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绿色和平期望延期的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能够对关键议题达成共识

2022年6月21日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最新消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的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

受到疫情影响,原计划2020年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一再延期,其中,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的“后2020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已延期发布近两年。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但昆明进程的一系列重要议题亟待进一步讨论。随后,关于第二阶段会议能否尽快举办、何时何地举办的讨论,一度让GBF的推出充满不确定性。

第二阶段会议的举办地点和日期得以确认后,绿色和平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表示:

“现在,是时候把所有人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决定COP15成败的关键问题上了。主席国应确保在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30*30目标,各国应在一年之内对应昆明国际目标形成国内目标的承诺,以及捐资国新的资金承诺。中国同时应会同各国划定COP15成果的底线。”

作为长期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观察员机构,绿色和平认为,影响当前谈判进程的关键议题包括(1)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2)实现这些目标的执行机制和(3)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等等。

2022年,绿色和平组织北极日出号船长 Pep Barbal 登上南极阿德利企鹅栖息地进行保护性科研工作,这里是南极最大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之一,拥有大约 100,000 个巢穴。当前全球海洋仅有4.8%的面积被列为海洋保护区,绿色和平倡议通过建立更多海洋保护区,在2030年之前保护全球30%的海洋。

媒体联系:

蔡元慧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传播经理

ycai@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12
2025.09

最新报告 | 聚焦渔获物追溯体系建设,助力中国近海渔业可持续转型

报告聚焦近海渔获物从捕捞到上岸阶段的可追溯管理,系统梳理了全球渔获物追溯体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现状,基于文献对比、专家访谈与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渔港的实地考察,剖析了中国在渔获物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现存基础与主要挑战,并结合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出了完善中国近海渔获追溯体系的行动建议。

01
2025.09

加拿大金属公司有意抢跑全球深海采矿,潜在违规行为或面临国际调查

贸然开启深海采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03
2025.07

特朗普无视规则,抢跑国际深海采矿

海洋是一个流动和连通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各国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