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2030年森林目标有望提前达成,科学管理需跟上增长速度

2020年12月24日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其中,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承诺颇为引人注目。

2016年6月,云南香格里拉的天然林。© Shibai Xiao / Greenpeace

如果以2005年中国发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作为基线数据,全国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为了实现承诺,中国需要在25年间将全国森林蓄积量提高近一半,这个任务在中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蓄积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以及木材需求紧缺的种种前提条件下,看起来十分艰巨。但是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各项生态保护和林业政策措施的加强和实施,这样颇具雄心的目标的实现并不遥远。

不断刷新,中国森林蓄积量再创新高

2016年9月18日,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秋景。© Shibai Xiao / Greenpeace

早在2009年,中国就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提高13亿立方米。而在2015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在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提高45亿立方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最新提出的60亿立方米目标,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上述目标已经提前和超额完成的前提下的进一步努力和加码。

中国的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开始,迅猛增长。根据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2019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叶面积的1/4来自于中国,其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也显示,近10年中国森林面积增加全球第一。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根据中国国家林草局公开数据整理发现,中国的总森林蓄积量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137.21亿立方米,五年增量12.56亿,基本实现2020年13亿的目标,2015年达到151.37亿立方米,十年增量26.81亿。而最新的2019年数据显示,该数字已达到175.6亿立方米,十五年增量为54.04亿立方米,已经提前完成并大大超出了之前的2030年目标。这个数字距离气候雄心峰会上最新提出的2030年60亿立方米的目标已十分接近。而根据中国在12月17日提出的“十四五“国土绿化最新目标来看,2025年全国森林蓄积量将达到190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中国很有可能在5年内实现并超出60亿的承诺目标。

保护修复,天然林稳中求进

2016年10月25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Shibai Xiao / Greenpeace

森林蓄积量,是评估森林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中国的森林,特别是贡献了全国森林蓄积量八成的天然林的蓄积量的显著提升,标志着中国森林和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恢复的快速阶段。和人工林相比,天然林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天然林蓄积量的增加,从上述功能来看,其带来的全面效益要远远高于人工林蓄积量的同量增加。

在上个世纪,中国的天然林一度面临过度采伐利用的问题,无论是面积和质量都不容乐观,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1998年大洪水灾害后开始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的命运得到了扭转,工程区的生态状态得到明显好转,2015年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后,所有的天然林获得了极佳的自然恢复的机会。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在2014年到2019年短短的五年间,全国天然林蓄积量净增13.75亿立方米,约相当于3个广东省的蓄积量。

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天然林减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中国天然林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待彻底解决。绿色和平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原始森林数据》报告中显示,中国原始森林面积仅占全部森林面积的7.59%。总体来看,天然林仍然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破碎化严重、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等诸多问题。在严格保护后,还亟待开展修复和科学管理工作,以提升其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

2019年,《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颁布以及《森林法》的修订,使中国在天然林修复的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通过天然林保护和修复带来的综合生态效益,增加全国范围蓄水保土的能力、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整体环境,并且通过生态效益补偿和开发林下经济,为偏远地区林农的生态精准扶贫提供助力,充分发挥自然的力量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科学经营,人工林保质保量

三北防沙林 © 念沙城 / 图虫创意

人工林在中国实现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中国人工林虽然只占中国全部森林蓄积量的2成,但总面积占到全世界人工林的27%,每年增速达300万公顷,总面积和增速都居于世界首位。人工林的蓄积量占比也在过去15年中稳步提升,特别是过去五年中,人工林蓄积量净增9.04亿立方米,已经达到同期天然林增量的2/3, 增长速度十分可观。

在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人工商品林的木材资源产出成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人工公益林也是防护林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何科学管理数量众多的人工林,是当下的重要命题。除了人工纯林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低,病虫害风险大、火灾风险高和生态稳定性低等老问题外,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也给人工林带来了新的威胁。同时,不少集体人工商品林由于疏于经营和管理等因素,也导致了其蓄积增量不尽如人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生态成本过高,对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力产生欠佳的影响,既不能满足木材产出要求,也不能产生适当的生态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像三北防护林这样具有重要生态服务价值的人工公益林的抚育、改造和更新,对重点生态区位的人工商品林进行赎买并转为人工公益林,以可持续和近自然化的经营方式来提高人工公益林的质与量。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以国家储备林为主,集体商品林为辅方式,通过政策和激励手段,进一步提高人工商品林经营水平,使其蓄积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满足国内木材供给的必要需求。

履行承诺,速度与科学同等重要

2016年10月30日,云南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山中的原始森林。© Shibai Xiao/ Greenpeace

最后,在目前中国森林蓄积量快速增加的过程中,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警醒,其中既有将天然次生林以低质低效的名义改造为人工林的现象,也有在不适宜进行植树造林的地区,如滩涂,草原,盐碱地等地破坏原有生境种植人工林不能存活的现象,还有在人工公益林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益仅仅种植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导致其大面积同时死亡等现象。

这些现象和问题在过去让我们的生态环境付出过惨痛的代价,最终的结果不仅没有提高森林蓄积量,往往还使得蓄积量和生态效益获得了较大的损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森林蓄积量的增加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目标极为重要。我们期待60亿这个目标提前达成,并在达成后提出更有雄心的新目标。同时也期待除了蓄积量的增加,整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项目已在北京取得临时活动备案

参考资料:
[1] 本刊编辑部.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 绿色中国, 2005(2):10-12.
[2]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7/content_5368813.htm
[3]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5/20100128/326341.html
[4]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5/content-659670.html
[5]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5/20190620/103419043834596.html
[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9-07/11/content_5408442.htm
[7] 国家林草局透露“十四五”生态建设目标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201217/5456111.shtml
[8] 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http://www.forestry.gov.cn/gjslzyqc.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