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中国煤电热潮高烧难退,存在1.4万亿过剩煤电投资

2016年7月13日

2016年7月13日,北京——三个月前,发改委和能源局连发三份文件试图对已凸显的煤电扩容“急刹车”。然而,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上述政策远不能遏制煤电投资过剩之势。即使扣除了淘汰停产的装机量,在未来六年内,新增装机仍可能以每周一座燃煤电厂的速度投产。到2020年代初期,所有煤电项目预计每年的经营性损失约为五千亿元,整体浪费的资金将达到1.4万亿元。

这份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煤电热潮高烧难退——1.4万亿元的投资完全浪费于已过剩的煤电项目报告对发改委和能源局的三份文件的效果做出了评估,同时梳理了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以及2016年新政出台之后煤电审批、开工的最新情况。

“中国煤电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对整个国家的能源转型形成了不能忽视的阻力”,绿色和平煤炭与空气污染项目的资深项目主任Lauri Myllyvirta说:“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大对新的煤电项目审批限制,并且取消已经核准或在建的项目。”

1
图注:中国新建煤电项目地图展示了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可能会被暂缓的项目、以及不会被暂缓的项目。灰色区域为煤电基地区域,这些区域的煤电项目大多为外送电力项目不会暂缓,同样的不会暂缓的还包括民生热电项目和不在暂缓政策名单里的省份的煤电项目

4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政策依次为《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关于促进中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暨发布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

根据政策比对实际的情况进行核算,如果这些政策得以全面实施,将暂缓总计110吉瓦的新建燃煤火电项目(包含160个燃煤机组),淘汰超过70吉瓦的煤电装机量(669个机组)。

截至2015年12月31日,煤电产能已存在过剩的情况下,正在建设中的燃煤机组仍有200吉瓦(365个机组)。即使在严控之下,仍有160吉瓦(295个机组)的新煤电项目可能获得批准。这意味着在未来六年的时间里,即使扣除了淘汰停产的装机量,新增装机仍有可能以相当于每周一座燃煤电厂的速度投产。

如果煤电扩容“急刹车”未能及时有效发挥作用,那么到2020年,中国预计将拥有总计1,200吉瓦运营和在建的燃煤电厂,并存在至少400吉瓦的过剩产能,这相当于1.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完全被浪费[1];同时,由于新能源的迅速发展,约有800太瓦时的非化石电源发电量接入电网,这相当于德国和波兰2015年发电量的总和[2],届时煤电用电量需求将会持平或者下降。

到2020年代初期,由于煤电机组利用率将远低于每年4330小时(2015年的利用率),所有煤电项目预计每年损失五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5、6月的新审批和开工数据可以看出,环评受理超过15GW,其中58%都属于缓核的地区;而开工机组数更是达到了15GW,其中78%处于缓建的省份中。这些新的环评受理和开工建设项目,绝大部分或处于非缓核缓建省份,或为不受限制的民生热电、外送电力或国家示范项目。虽然缓核缓建政策对这些除外项目没有加以限制,但就目前煤电行业现状,它们无疑会加剧当地的煤电产能过剩。

然而,想要遏制煤电扩容之势并非不可能,但也要付出“割肉离骨”之痛。

根据绿色和平的核算,若现在全面禁止新建煤电项目的开工,则这些过剩的煤电装机中有三分之一(约140吉瓦)可以避免。要解决其余的过剩煤电装机,则需要停建一百多个已经开工的项目,或者提前淘汰数百个未到设计寿命的机组。

2图注:2016年上半年各省新开工建设没电项目装机容量。缓核缓建文发布之后的5、6月仍有15吉瓦煤电项目开工建设。(数据来自北极星等媒体报道)

3图注:2016年上半年各省环评审批煤电项目装机容量。缓核缓建文发布之后的5、6月仍有15吉瓦煤电项目获得环评受理,若干项目已经获得环评批复。(数据来自各省市环保厅环评审批信息)

4图注:2016年上半年各省发改委核准煤电项目装机容量。缓核缓建文发布之后的5、6月各省发改委核准的煤电项目明显减少。(数据来自各省发改委核准公示及北极星等媒体报道)

除了明显的经济浪费和财政浪费,不断扩大的产能过剩危机还将带来显著的环境影响:由于水资源短缺的区域并没有位列被严格控制的区域,因此,新的煤电控制政策将可能导致新建项目集中在中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区域。在新建煤电项目中,其中不会被暂缓建设的煤电项目有50%位于用水量超过当地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地区。

在已经过剩的煤电项目上持续大量的投资浪费会挤压清洁能源更快发展的机会。若电网运营商不能依法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接入电网,煤电产能过剩会加剧可再生能源弃电问题,例如弃风和弃光。

基于上述分析,绿色和平建议,将对于审批和建设的禁令拓展到全部省份,以及所有常规燃煤电厂;在煤电产能过剩地区和过度取水地区,取消在2015年及此后开始建设的项目;停止对老旧机组的大幅投资改造,而应当对相应机组直接关停;严格依法执行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入网,提升能源系统的透明度以提高项目规划的有效性,并提高对于高比率弃风弃光现象的监管;强化水资源生态红线在能源管理中的约束力,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停止新建机组和运行机组。

 

[1] 投资总额,综合不同项目环评报告中的投资额估算

[2]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s Energy 2016

点击下载>>报告_中国煤电热潮高烧难退

 

媒体联络:

徐超,绿色和平资深传播主任,18614073326,xu.chao@greenpeace.org

相关阅读

06
2023.12

绿色和平主办COP28中国角边会 | 助力全球绿色公正转型

12月5日,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主办的 “海外新能源投资与绿色公正转型”主题边会上,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行动特使詹妮弗·摩根、绿色和平全球气候政策资深专家凯萨·科森恩,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合会一带一路 […]

01
2023.12

新京报COP28专访:力推低碳转型,中国被期待发挥更强领导力

专访媒体: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 11月30日,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开幕。全球盘点、损损机制、甲烷治理、能源转型等议题都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次气候大会召开之际,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连线采访了国际 […]

28
2023.11

COP28迪拜气候大会倒计时:这几个谈判议题是关键

距离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正式开幕只有最后三天。今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议题上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届COP28的底色。 从本月中美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来看,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中美在能源转型正义、可持续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