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世界水日的警钟:勿为能源牺牲水

2014年3月24日

内蒙古的露天煤矿 © 绿色和平

 –本文于2014年3月24日发布于南方周末微信

本周六(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联合国第一次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水与能源”,旨在探讨两者关系及面临的挑战,寻找保障水和能源有效、持续供应的途径。

能源是发展的基石,而水资源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世界多地,两者已经出现矛盾,且此矛盾正日渐突出。水资源总量有限,全球目前有20多亿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的国家。而全球能源生产的耗水量正在急剧增加,2035年将为2010年的两倍多,从660亿增加到1350亿立方米 。

以中国为例,“水与能源”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伴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正在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中国的能源发展之车,现在为止,主要依靠燃煤来推动。而煤炭消费必然大量耗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球平均1/4,是典型的缺水国家。能源消耗带来的水危机正在愈演愈烈。

早在2012年,就曾有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团队提出预警,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煤电基地耗水,将使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省区工业水量难以为续。2015年全国大型煤电基地上下游产业链需水量总计约99.75亿m3,相当于黄河正常年份可供分配水量的1/4以上 。书本之外,这项预警正在多个地区,以不同形式显形,例如陕西榆林地区的河道被破坏断流 ;鄂尔多斯地区煤制油项目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影响民生 。如笔者现场走访及调研所了解到的,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煤炭工业抢水之争已经打响,已经有项目因为水资源不到位开工时间受到严重拖延,通过“水权置换”的试行,煤炭工业已经开始和农业进行水资源的争夺。

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次中国式“水与能源”问题,目前还是一个动态过程,正在演变发展。在今天我们迎来第22个世界水日之时 ,中国的煤炭工业正在一些新的地区以及领域扩张。下面的一些数据可以给大家一些概念:2013年,中国15个煤制气项目拿到路条(此前煤制气项目只是极少数的零星批复),2020年的产气预期达500亿立方米以上 ,而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煤制气项目总和才有4个 ;2013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发展委新批准15个大型煤矿,新增年产能1亿吨 ;2005年,中国的煤炭消耗量是21亿吨,2011年,达到36.6亿吨,约占全球一半,2015年,预计达到40亿吨。这些新增产能,分布在对于涵养水资源重要的草原、河流等附近,其可能(或已经)对水资源造成威胁的形式包括破坏水源涵养区、污染、过度消耗等等。

能源与水资源对于国计民生缺一不可,而当后者的安全受到威胁,成为无法替代的紧缺要素时,前者的发展方式就需要慎重考虑。能源结构由什么组成,煤炭应该占多少,可再生能源应该占多少,以及能源发展的速度、区域与规模,这些是很艰难,但可以调整和可以发掘新思路的命题。而相对的,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可选方式几乎没有!藉此世界水日“水与能源”的主题,希望能有更多研究能源的专家学者,能和研究水的专家学者一起,坐到同一张桌子上,认真为中国能源发展的方向找到一个新思路,勿再加剧难以逆转的水资源危机。

–作者系环保组织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