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缺乏补偿机制导致京津冀协作治污难见成效

2014年3月17日

—— 本文于2014年3月6日发布于财经网

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排名前十中有七个来自河北省,天 津和北京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11和13位。今年2月底,京津冀地区又出现罕见的持续近两周的严重雾霾污染,足见该区域问题之严重。

当京津冀地区的雾霾还未散尽的时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

早在去年9月国家的大气行动计划出台之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协作机制也随之启动。但是,在此次持续的雾霾面前现有的协作机制显然发挥的作用有限。

分析原因,其实不难发现,目前的机制只停留在大气污染协商、通报、预警、联动和常规的末端治理的防控。没有从污染源头入手,没有明确各个地方的角色,没有污染上下游之间的补偿机制正是现有协作机制难见成效的原因。

就整个京津冀地区污染源而言,河北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大,产业结构偏重,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燃煤污染以及民用、商用小锅炉污染严重,这无疑是治 理的重点。在京津冀地区的治理过程中,必须快速有效地降低河北省大气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否则整个区域的空气污染治理都会大打折扣。

大气污染本身具有流动性和区域性,现有的单个城市各自为战的方式,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执行区域联防联控并明确各自的角色。在过去的各种资源供给或污染治理中,我们的惯性思维往往是优先供应或治理大城市。例如,北京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出“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来关停现有的燃煤机组,意味着天然气将优先供应北京。其实,北京的燃煤机组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工艺,污染物排放量相对于河北的小锅炉和小工业的散烧煤炭要小得多。相反,天然气如果优先供应河北,那么治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每个地区依旧采取各自为战的强力措施,只会导致各地措施间相互掣肘、甚至冲突。到头来,即使北京每年近2000万吨的煤全部替换成天然气,只要河北情况没有改善,那么北京污染依旧。

在区域联防联控过程中,各地明确各自治霾角色之后,需建立区域补偿的机制。作为主要污染源头的河北省,为了实现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达标,势必关闭大量两高行业而影响当地就业和GDP。同时,北京在经过一段时间本地治霾努力之后,继续减少PM2.5排放的成本会比河北要高很多。因此,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并将治理和扶持的重点向河北省倾斜。北京的政府企业拿出一些资金来帮助河北减排,这要比在北京本地减排更有效,成本效益比也更好。

我国的人口、城市和经济布局相对比较集中,京津冀地区就是其一。这个区域人口多,工业负荷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少。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 京津冀各地需明确各自角色,寻找“共振点”、“共赢点”,不能打小算盘,以一地之小私而损三地之大公。唯有科学的联防联控机制才能保证治霾成效,实现京津 冀协同发展。

相关阅读

30
2024.09

我们把一场气候危机搬进剧场,接下来……

我们希望这台戏剧成为一个工具,帮助更多人与那些和自己身份不同的人建立连接,并开始思考:面对气候危机,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又能做点儿什么?

30
2024.09

重塑气候变化话语,共创气候行动联结丨气候叙事工作坊回顾

绿色和平和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共同发起了“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集合地方社群、环保组织和媒体工作者,通过建设知识分享和资源交流的平台,提升极端天气事件响应能力和气候传播能力,为公众参与气候行动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向。 作为“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 系列工作坊的第二场,于9月20日举办的气候叙事工作坊,再次邀请地方NGO伙伴、媒体和内容生产者们聚集在杭州,一起思考我们每个人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共同创造更具希望、可以赋能行动的气候叙事,为引导更多公众参与气候行动建设积极的话语基础。

12
2024.09

活动预告 | 来“多元”气候行动工作坊,寻找自己的行动方向

来报名多元气候行动工作坊,寻找自己的行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