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华沙气候谈判我们可以更积极灵活(关注)

2013年11月18日

—— 本文于2013年11月18日发表于《中国能源报

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9次缔约方大会(COP19)及《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CMP9)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这次华沙气候大会开幕正值中国饱受国内各地频发的空气污染困扰之际,也为中国摆脱目前高排放的经济模式,采取更积极灵活的气候谈判立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国际谈判和国内环境的双重压力,更大力度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空气污染这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塑中国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自两年前的冬天空气污染开始引起公众注意后,北京的空气污染几乎一直不断地占据国内、国际媒体的头条。面临来自北京和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民众日益加剧的不满和压力,中国国务院在今年9月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煤炭消费的控制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目前已经有京津冀鲁四省市(其中山东、河北两省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四大煤炭消费省)做出了在2017年削减煤炭消费的目标——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煤炭消费量绝对下降的目标。将这四省市的承诺加总,京津冀鲁四省市需要在2017年削减8300万吨煤炭消费,这将要求这四省市的煤炭消费在未来四年中完成减煤“急转弯”,从目前年均6-8%的煤炭消费增长,转为未来每年大约6%的煤炭消费下降。

在中国国内政策进展的背景下,华沙会议提供了一次沟通和评估这些控煤政策带来减排影响的绝佳机会。事实上,在中国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空气污染和节能减排联系起来。在11月5日中国谈判代表团出征华沙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年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以阐明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立场。虽然这次发布会是以气候变化为主题,但大约1/3以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回答记者们与空气污染、节能减排相关的问题。

这展现出公众与媒体正日渐将这两大议题“相提并论”。正如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坦陈的,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中国的过度煤炭依赖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都负有主要责任。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应该更有国内动力提高节能减排力度。

事实上,中国减少煤炭消费的举措已经在对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荷兰环境评估机构新近发布的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中国能源消耗步伐的减缓已经直接促成了有史以来最慢的全球排放增长。据该报告估计,这样的趋势将很有可能持续下去。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趋势也会对从华沙气候大会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期间达成新气候条约造成可观的影响。

华沙气候大会应该及时传递信号,增强这种减排趋势,并且让其影响更加深远。各国政府应该鼓励中国政府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结合考虑。这种结合考虑应该同样地被体现在中国国内的政策制定进程中,以使应对这两个议题的举措产生相互强化的效用。

(作者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22
2024.08

媒体观察 | 关于能源转型我们都在聊什么?

如何让多元利益相关方深刻理解中国能源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触达更广泛的人群,如何让中国在能源转型中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如何让这一宏大复杂的议题被更多人理解并引发共鸣……为解答这一系列问题,绿色和平跟踪并梳理了2023年至2024年4月关于能源转型的中文媒体报道,以全面了解能源转型议题在中文媒体中的呈现。

21
2024.08

最新数据 | 2024上半年煤电核准“步伐”放缓

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核准煤电装机约1034.2万千瓦,比2023年上半年同比减少约79.5%,煤电核准呈现“踩下急刹车”的趋势。不过,今年新审批的煤电项目仍以不利于煤电发挥支撑性功能的大型机组为主,并主要来自安徽(200万千瓦)、江西(200万千瓦)、新疆(132万千瓦)等11个省份。

19
2024.08

解锁能源转型报道的新视角 | 媒体工作坊回顾

8月13日,绿色和平携手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2024年,能源转型的故事还能怎么讲”媒体工作坊,与来自产业、学术、媒体的嘉宾学者一起探索能源转型议题报道的边界和维度,以下是本次工作坊一些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