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春天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全国几个大城市的各种档次的玩具市场奔波,任务只有一个:买玩具。可这些玩具并不是买给哪个小朋友玩的,恰恰相反,我们是打心眼里希望爸爸妈妈们千万别买到这样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后来都被检测出了一种东西:邻苯二甲酸酯。
一个玩塑料鸭子玩具的孩子。邻苯二甲酸酯能够使塑料变得柔软可塑,但是含有它的塑料玩具制品可能导致生殖器发育异常和精子数量下降,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它的健康风险已引起普遍警觉。 © 绿色和平/杨迪
不管是叫“塑化剂”也好“增塑剂”也罢,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已被全世界广泛认识。作为一种能够使塑料变得柔软和可塑的化学品,它有可能导致生殖器发育异常和精子数量下降,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尤其对于男性婴幼儿来说,它的健康风险已引起普遍警觉。
在我们检测那批玩具时,欧盟和美国已经对玩具内的邻苯类物质做出限制性规定,在所有玩具中禁止使用DEHP等三种“塑化剂”[1],而在可能被放入嘴中的玩具中,则又额外禁用了DINP等三种塑化剂。欧盟更是在其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下,对包括DEHP在内的几种“塑化剂”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彻底从欧盟市场淘汰。
但在我国,当时对于玩具中“塑化剂”的规定远没有这么严格。我们的检测结果则显示高达70%的被检玩具含有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因此,在发布报告的同时,我们呼吁“政府立即出台法规,禁止邻苯二甲酸酯在幼儿用品中使用。”
这份叫做《玩具鸭之忧》的报告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媒体的一篇深度报道更是提出了“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的追问。也许是看到了大家的这种关切,在报告发布之后的一个星期,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首页上通过“专家答疑”的形式对公众的这些关注做出了回应。在这篇回应中,虽然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具体危害提出了商榷,却也公开承诺“为确保婴幼儿的安全…我国正在制修定的其他有关婴幼儿的玩具标准,如《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泳池套装安全要求》等,也将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进行规定。”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跟不同的政府部门打过不少交道,不过像这次这样由中央政府部门在官网首页对于公众关切做出直接回应,并透露下一步政策措施的确实不多见。(顺便一提,国家质检总局的信访工作也较为高效规范,这里赞一下)。虽然我们并不认同该专家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的评估,但还是觉得事情有了眉目,大家都挺高兴的。
不过这“将对…进行规定”的“将”字也实在模糊,而且一“将”就是两年。正当我们都觉得这有可能是一张等不来的空头支票时,几天前却传来了中国向WTO提交交两项儿童玩具安全国标的修订报批稿的消息,这其中就包括针对几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禁令”,具体要求已与欧美完全接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这项新规付诸实施,那么中国的小朋友就不用担心充斥着有害“塑化剂”的玩具了。
说来也巧,当年一起买玩具的同事中,有两位刚刚晋升妈妈行列,正在家里带小宝宝。当我把这好消息短信给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位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太棒了太棒了!!正在喂奶的新妈妈发来贺电!欣慰!”
曾经忧伤的玩具鸭,今天终于展开笑颜。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1] 具体要求是DEHP、DBP及BBP三种物质含量的浓度总和百分比不超过0.1%。由于要使“塑化剂”发挥软化塑料的功能其浓度通常需要高于10%左右,因此这一规定通常被外界理解为一种事实上的禁用(即禁止故意添加使用)
——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 马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