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傍晚7时,卡塔尔多哈国家会议中心,大会主席三分钟内接连落槌,多哈一揽子文本正式达成,“多哈气候网关”为鏖战12个昼夜的气候峰会画上句号。回首在此之前的24个小时,多哈见证了气候谈判历史上又一次艰苦的加时。主席令人捉摸不透的工作方式、前所未有的三轨并行、以及富有戏剧性的闪电敲锤,这些都足以让多哈成为气候变化外交史上被人铭记的一幕。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今年在多哈举行第十八次峰会。
长期合作行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月7日晚9时许,在原定会期3小时之后,人们开始嗅到了多哈大会收官的气息。长期合作行动特别工作组闭幕大会在2号会议室召开。
澳大利亚、加拿大两国率先占据话筒,措辞激烈,宣称他们不能接受工作组主席将L4文本提交缔约方大会审议的动议。美国紧随其后,一一列举了他们不能接受的条款,试图就此剿灭“共同愿景”、“行业减排”、“资金”、“技术与知识产权”等几个关键议题。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和非洲国家集团先后发言,表示支持主席的动议。
会场中火星四溅,两极分化之势让工作组主席进退两难。就在这一关键节点,轮到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发言,“主席先生,我要沿用我早前使用过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比喻。允许我冒昧地将您呈现给我们的L4文本比作多哈会议中心的食物——连着吃上2周,论其滋味实在是难以称道,但是为了糊口,我们却又不得不吃。中国理解您这位‘绝望主妇’的难处,中国接受您将L4文本提交给缔约方大会的动议。”
此言一出,感同身受的不仅是在场代表的肠胃,更是他们的政治判断,本着“大家都不满意,但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则,中国将自己纳入到“赞同”的行列,L4文本的命运有所保障,会场随即爆发出一阵欢笑和掌声。
承载5年心血的长期合作行动特别工作组就此结束工作,“我们正站在5年苦旅的最后一程,我希望你们完成余下的步伐,真心感谢你们的合作”,来自沙特的工作组主席如是概括了他的工作。抱着不同的解读、怀揣不同的滋味,人们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
德班平台:再次陷入文字陷阱
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就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德班平台闭幕大会紧随长期合作行动之后开始。多哈形成的决议,将为德班平台2013年及此后更为“专注”的工作勾画蓝图。
同长期合作行动轨道类似,德班平台工作组两主席“烹制”了一份包含“结论”和“决议”两部分的L4文本,并提议将之提交缔约方大会审阅。
提议一出,立即遭到各方广泛“拍砖”。矛盾的焦点汇聚到“结论”部分的第13自然段d子款”Ways of defining and reflecting undertakings”,”undertaking”一词在气候谈判语境下实属生僻。中国提议将其修改为”commitments and actions”,美国表示这是巴厘行动计划中的文字,气候谈判不应退回5年以前。
双反僵持不下,小岛国趁乱提议在第16自然段加入”urgently”,孟加拉希望看到明年至少有两次年间会。各方诉求越积越多,德班平台闭幕会议正演化成为一间“国际文书写作”的教室。
见此势,德班平台两主席果断行驶铁腕,抛出自己整合各方发言后的提议,不待各国再有发言,就此采纳“结论”部分,并把“决议”部分提交缔约方大会。
史无前例的周末早高峰
12月7日晚11时,由于德班平台闭幕会议的拖延,主席没有按原计划召开更新协调大会,整个会议中心陷入无尽的等待。
没有料到等来的却是“空头支票”。午夜3点30分,会场大屏幕显示通知,主席更新大会移至早晨7点30分召开。意兴阑珊的人们由不得太多抱怨吐槽,更新大会被安排在仅仅4小时开外,“火速回酒店睡觉!”——这是谈判代表们疲惫大脑中唯一下意识闪过的念向。于是各路人马从诺大会议中心的各个角落向会场外的巴士站点汇聚。4小时的睡眠对昼夜奋战2周的代表们也算奢侈,不抓住大巴车上的时间睡眠绝对算是犯罪。
前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大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曾经调侃,“国际谈判就是拼体力,看谁能熬夜”。的确,在十几天的通宵达旦后,任何准备充分的谈判战术、娴熟敏锐的外交技巧,都得折服于一具几近崩溃边缘的身体。
12月8日早8点15分,大会主席没有让严重缺觉的人们失望太久,他出现在主席台上,还是那身阿拉伯白袍。滞留在会场中的代表人数寥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昨夜干脆直接睡在了会场,坚守着等待主席的重要通知。更多的人们,则是在4小时之前将闹钟设定在此时,通过网络直播第一时间得到了主席的最新指示。“我有一揽子五个文本:《京都议定书》、长期合作行动结果、损害和补偿机制、资金问题结果、德班平台结果,这是对通宵会谈取得进展的“快照(snapshot)”,你们有两个半小时“消化”这五个文本。”
话音未落,在会场中的代表蜂拥向会场后方的文件台,5个文本被一抢而空。各个酒店的人们也纷纷翻身下床,3小时的睡眠难以洗去每个人脸上的疲惫,可是时不我待,会议已经进入“加时赛”,任何一刻的懈怠都有可能被对手“突然死亡”。
会场巴士开始启动,多哈城市交通恐怕见证了一次前所未遇的周末早间洪流,一批批人马从各个酒店奔向会议中心,短短3个小时,这座城市见证了一次大规模人员反向流动。
主席再次爽约
多哈“快照”新鲜出炉,凝固了周六凌晨的磋商结果,一揽子文本呈现给195个缔约国。饱含十余年心血的《京都议定书》和已有5年的长期合作行动——对于面临终结的上述两个工作组,这种“大包大揽”的手腕真有些过于“粗旷”。然而,时间正在飞速流逝,已有很多代表不得不登上返程班机,大会正被推向崩溃边缘。
各地区集团和国家组旋即开展协调磋商。会场中咖啡销量再次飙升,律师们神经紧绷,反复对比新旧文本的差异,在字里行间中捕捉昨晚磋商中的微妙进展。
原定十点的闭幕大会没能准时开会,主席貌似是希望给各国代表再多些时间斟酌他的一揽子文本,会场再次陷入无尽等待。密集的单边、多边磋商仍在会场的大小会议室进行,所有人都清楚部长级磋商正在试图解决矛盾焦点问题,所有人却都不知道具体结果会是如何。
往常唇枪舌剑、纵横捭阖的谈判代表们此时也仿佛显得无所事事,进攻和妥协正在远高于他们的政治级别上发生,前两周的跋涉已由这些谈判代表完成,最后100米的冲刺,接力棒已经交给各国部长。
谣言天生就是与等待相伴而生。走廊里,NGO代表开始讨论昨晚关于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的小道消息。“听说昨晚美国首代托德·斯特恩直言不讳地威胁欧盟‘让小岛国拿下这个议题,你知道他们也能在你头上狠狠敲上一笔吗!?’”
穿流于多哈气候峰会会场的谈判代表们。
这里是布鲁塞尔还是多哈?抑或是摇滚音乐会?
下午2点30分,主席团及秘书处成员突然在会场主席台就坐。大会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亚宣布闭幕大会正式开始,媒体记者纷纷涌入会场,长枪短炮瞄准主席台。谁知这一宣布等来的却是更大的戏剧,会场前方不断有国家代表自发汇聚,不到3分钟便有四五十人的规模。
大多数人还未醒过味儿来,秘书处秘书赶忙拿过麦克风,进行解释:“根据《京都议定书》第21条第7款,对附件B的任何修正只应以有关缔约方书面同意的方式通过”。“目前没有提交书面同意的国家包括”,秘书处秘书一一诵读出这些国家的名字,“澳大利亚、奥地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欧洲联盟、芬兰、列支敦士登、摩纳哥、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瑞士、英国”。
提交书面同意本该只是程序性事宜,现在却让刚刚开幕不到10分钟的大会限于瘫痪。谁在捣鬼!?翻阅《议定书修正案(草案)》附件B,最大的嫌疑莫过波兰——这一欧盟内部气候政策最为消极的国家。
附件B里38个国家,一份书面同意也不能少。欧盟内部立即开始临场紧急斡旋,联合国大会舞台顿时成了欧盟内部沟通的平台——布鲁塞尔的功课被拖延到多哈补做——27个成员国的共同体,被波兰这个坏学生“劫持”在大会会场,家丑外扬,洋相辈出。
欧盟的斡旋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时钟指向周六下午4点,此时的欧洲大陆想必才刚奏响周末时光的前奏。欧盟气候委员康妮·赫泽高神情严肃,被一群欧盟律师、智库包围其中,波兰代表手持电话反复穿行在会场前后的人群之中,欧盟内部政治被摊开,袒露无余在世人面前。而波兰代表手中的这部华沙热线,也将决定所有人还将滞留在会场多久。“欧洲人真是严肃对待他们的假期!跟华沙协调需要这么长时间!”,会场中的资深观察者带着打趣的口吻抱怨道。
终于,下午4点一刻,大会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再次出现在主席台,她振臂高呼:“我们还缺3份书面同意,3份现在全部被提交!”此言一出,台下掌声雷动,欧盟座席更是一片欢呼雀跃。此情此景,让人不知到底是置身联合国会场,还是摇滚音乐会。
东欧疑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欧盟与波兰达成何种妥协此时还不为人知,另一东欧巨人的阴影却正逐渐笼罩会场——俄罗斯不满《议定书》修正案第三条第七款之三对“热空气”的规定。这一在俄罗斯看来“合法获得的国家财产”将在《议定书修正案》的规定下被“剥夺”。
大会陷入了又一次无尽的等待,有传言主席团正在给俄罗斯做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借此机会又一次展开了对彼此关注问题的磋商。事态似乎正向令人忧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难啃骨头”打开重谈,等于是对过去几天密集磋商的背叛和倒退,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引爆整个谈判。
“投票”和“COP bis”顿时成为会场中的热词,诉诸投票,虽是万般之下策,但有可能移开俄罗斯这块大石头。“COP bis”则是暂停此轮多哈回合,待到明年年中择日重启会谈的剑走偏逢之选。
美国代表席上,一位据传是白宫派来特使的男子手持两部电话,不断接打,电话另一头是谁,着实让人浮想联翩。谈判筹码正在急剧上升,摊牌时刻仿佛正在临近,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等待来自首都的最后授权。
闪电敲锤 大会落幕
晚6点30分,被滞留在会场中的很多代表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已是一天滴水未进、腹中空空了。会场外的餐厅开始聚拢人气。然而,大会主席似乎就是要把玩笑进行到底。就在一批批人马放弃等待之时,他携主席团成员再次出现在会场。
阿提亚敲锤示意重启会议,他慢慢展开开场白:“在今天下午2点半,我从你们的掌声中听到你们热切期盼通过一揽子文本的心情,这一揽子文本包括《京都议定书》、长期合作行动的结果、关于资金问题的决定、关于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的决定、以及关于德班平台的决定”。
“我提议大会在接受整个一揽子文本的前提下,通过CP Document/L14/Rev.1文件,即关于长期合作行动的结果。”阿提亚没有抬头观望是否有国家提出异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继续道,“没有国家反对,就如是决定了!”会场顿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紧随其后的是一揽子文本中的《京都议定书》部分,俄罗斯代表已经感觉到自己会被铁锤无情敲过,赶忙奔赴主席台前方,高举手臂,表示需要发言。阿提亚仍旧没有抬眼,用近乎是“说唱乐手”的节奏诵读完所有文件,《京都议定书》、资金、损失损害、德班平台,一气呵成,就都如是被决定了!
俄罗斯携带“热空气”的梦想被当头泼上一盆“冷水”。会场右前方旋即传来硬物敲打桌面的声音——2010年坎昆的玻利维亚,2011年德班的委内瑞拉——这声音像噩梦一般似乎注定要在落槌后折磨一下气候变化谈判。俄罗斯代表拿过话筒,谴责主席无视他和他的代表团要求发言的诉求。
然而,明眼人一听便知,俄罗斯措辞并非十分强硬,在连用一串排比表达对主席行为的愤慨后,俄罗斯要求将自己的诉求写入大会总结报告,这算做是息事宁人之选了。
加时24小时的多哈气候大会就此落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得到保全。然而,其中的环境、法律漏洞犹存,评审附件B国家减排力度的任务依然艰巨。长期合作行动轨道的谢幕也并不能算完美,对发达国家减排可比性这一问题的规定软弱,资金问题也没能给出进一步提升的路径,“资金断崖”风险犹存。
气候谈判多边进程的艰难和漫长恐怕就反映在此,将解决所有问题的希望付诸于一次COP只能换来失望。好在明年各国将可以开始在德班平台上更加深入的磋商。届时,如何提升近期减排力度,争取留住渐渐逝去的2度窗口,以及如何构建后2020的新气候政治格局将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观察员机构肩头的严肃挑战。2013年,华沙见!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