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发现北极”第4天:飞越北冰洋

2011年9月16日

飞越北冰洋

提尔和尼克想要寻找更多适合采样的浮冰,于是就利用直升机飞上高空,俯瞰搜索。同时,直升机上还绑定有自动拍照的相机,每隔4秒钟拍摄一张海面照片,作为资料存档。

昨天由于天气不好,直升机只飞了一趟,来自英国太阳报的资深记者抢先上了天。下来之后,他一个劲儿感叹:“神奇,太神奇了!”到底在天上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呀?我暗暗好奇。

今天我的机会终于来了。直升机驾驶员兰森说:“我会争取安排你第一批飞上去”。果然,我正站在浮冰上给钻孔取样的科学家拍照的时候,媒体联络员Joss站在船上冲我喊:“直升飞机,15分钟以后!”

我回到底舱大厅,兰森让我套上极地救生衣。这套衣服就像一个带手带脚的睡袋,拉链一拉,从脖子到脚全封闭,为的就是不慎落入冰海时,可以隔绝人体与刺骨的海水,使落水者坚持12小时以上。否则的话,不到15分钟,人就失去知觉了。

救生衣非常厚重难穿,手腕和脖颈处是橡胶质地的套圈。有意思的是,穿上之后,要蹲下身来,拉开脖圈,把封在衣服里的空气都排出去,那姿势加上嗞嗞的放气声,真像……再站起来时,救生衣就接近于真空状态了,紧贴在人体上,感觉很奇妙。

极地曙光号的直升飞机有前后两排,五个座位,但是为了安全考虑,总共只安排坐四个人。起飞前,兰森板起面孔,跟我严肃地灌输安全须知。我也一一听了个仔细。等我们四人都带上耳麦,系好安全带,驾驶舱内发出准许起飞的指令。巨大的螺旋桨缓缓启动,迅速加速,声音震耳。大约一分钟后,兰森按下操控键,直升机升空了!

仿佛一瞬间,我们就跃升到辽阔的北极海洋之上。原本巨大的海冰,现在都变得像杯子里的油脂碎块儿一样,密密匝匝地漂浮在海面之上,一望无垠。

已经是上午10点左右,北极的太阳却仍然低低的,带有朝阳的橘黄色。没飞多远,我们就来到无冰区和海冰区的交界处。眼瞧着冰块越来越小,越来越疏密,最终在交界处完全消失。一条清晰的界限从极南处延伸到极北处。太阳就在无冰区的正中心悬挂着,放射出淡黄色的光芒。在阳光的反射下,无冰区的海水像一块巨大无比的金板。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这几天最大的一个疑问。北极海冰区的海水是漆黑色的,就连与浮冰接触的海水表面,也显现出灰色,没有一点点的蓝色成分在里面。这实在是少见。有50年航海经验的领航员阿尼从书上推测出的原因是,海水中充满了浮游生物,降低了海水的反射率,几乎所有阳光都被吸收进去,像黑洞一样。但是这只是推测,真实原因是什么,我还要等回国以后细查。

当我看到那一条延伸到天边的海冰区分界线时,心里不禁忐忑,想知道今年这条线是否又收缩了。50年来,北极海冰区域面积已经缩小了一半。2007年,出现了有历史观测数据以来的最小值。科学家推测,今年,也就是2011年,将打破2007年的记录,创造新低。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今年海冰区域总面积的确切数据还没有出炉。我们的考察团队之所以要测量海冰精确厚度值,也是为了给科学家预测海冰体积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不时从极地曙光号上掠过,看到这艘绿色的小船被无数海冰包围着,孤零零地漂浮在北冰洋之上,就像荒漠之中突然冒出一株小小的绿草,令人惊叹。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