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发现北极”第0天:启程

2011年9月12日

作者为腾讯网新闻频道特派记者王葳

“极地曙光号”静静矗立在北极的碎冰中

科学家的预言多种多样,也不敢说谁就一定准确,但往年已经观测到的情况,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冰雪融合化的速度超乎寻常,过去50年间,北极海冰面积已经缩减了一半。对冰盖起到稳固和支撑作用的老年冰,在世人的目睹下一块块分崩瓦解,令人绝望。一年生又薄又脆的新冰取而代之,却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一到夏天,就又会消失。根据现在的消融速度,20年后,夏天的北冰洋就得被叫做“无冰洋”了。

这还只是个引子,由此引发的灾难式连锁反应层出不穷。例如,北极熊无处栖身,不得不和人类狭路相逢,灭绝似乎已成定局。永冻土融化后,会释放出千百年来积聚的有毒物质,包括最致命的温室气体甲烷,而这又与一切的源头扣上了关系。温室效应放出甲烷,甲烷加剧温室效应,二者循环往复,狼狈为奸,魔咒越转越大,地球还有挣脱的余地吗?

更令人失望的则是人类自身。在意识到北极承受的磨难之后,八个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瑞典、冰岛、芬兰)并不是协力改善,反而觊觎北极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纷纷挽起袖管,露骨地打掐起来,甚至已经发展到动用军事武力剑拔弩张的境地。这无疑是给已经虚弱的北极又泼了一桶冷水。

在这种全球局势下,绿色和平所坚持的行动指南,就显得格外纯粹。

今年的绿和科考主题,是测量海冰厚度。他们邀请了剑桥大学的两名冰川学者,与富有经验的极地探险家一起,随同“极地曙光”号远洋航行至格陵兰岛(Greenland)和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之间的弗雷姆(Fram)海峡,然后下到冰面上实地测量海冰厚度,得到精确结果,以此修正空中卫星观测所存在的误差。

海冰平均厚度乘以海冰面积得到的总体积值,是最合理的冰川状态参数。这将为气候变化提供言之凿凿的依据。

全英文工作环境、遥远而未知的地域、高强度工作、晕船等等可以想见的困难,我都已经在心里压了个瓷实。剥离到最后,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人,去做一件凭良心的事而已。善和美在大自然中天然存在,也可以在世人心中唤醒。无论是绿色和平,还是我个人,所能做的都极有限。但是,再微弱,也总得有人发声。

从今早7点起床到现在,我已经在旅途中颠簸了将近22个小时没合眼。时差这条小虫正钻进我睡眠神经里作怪。其实我很清楚,今天的飞行旅程算是舒服的。明天一早,我将从奥斯陆飞往目的地——世界最北端的城镇朗伊尔(北纬78度,属北极圈内),在那里登上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开始为期一周的科考报道。

明天,关键的工作才要开始。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