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应对旱灾需要培养土壤保墒能力

2010年8月13日

就在大多数人渐渐忘记今年初那场袭击半个中国的特大干旱的时候,又一场来势汹汹的旱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入夏以来的严重旱情席卷了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新疆、黑龙江等主要夏粮产区,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9亿亩,相当于全国1/10的耕地受灾。

这场旱情发生在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作物需水的高峰期, 属于有极大影响的“卡脖子旱”,面对这样的灾情,中央政府也表达了不太乐观的预期,认为秋粮产量将受到不利影响。

回想年初的大旱,各地的应对措施无外乎开动机井、泵站,加外调水运水、人工增雨,甚至连脸盆都被用来给农田浇水,若不是后来老天爷终于天降甘霖,夏粮也不大可能侥幸丰收。面对眼下更严峻的旱情,应对措施与年初如出一辙。年初旱情缓解之后,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被认为是被动应对旱灾的主要原因。眼下也同样如此,据报道,大笔的资金已经被投入到开挖新机井及其他各类水利工程中。农田水利设施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越来越频繁、严重的干旱来说,这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只有保护好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才能更好地应对干旱的挑战,而生态农业则是保护土壤、保护农业系统健康的更优选择。

土地的保水(保墒)能力直接决定了农田是否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干旱,如果土地保水能力被破坏了的话,再先进的水利设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很不幸,中国的大部分耕地正是处于保水能力降低或者被破坏的威胁下。而这种威胁恰恰是我们主动造成的,正是我们目前依赖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化学农业依赖化肥的大量投入,而中国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普遍而且严重,施用到农田中的化肥只有30%左右能够被作物吸收。大量的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呈酸性、土壤结构被破坏,最终造成土壤板结。板结的土壤通透性差,保水和透水的功能都会降低或者被破坏。当干旱来袭的时候,这种“铁板一块”的土地必然难以应对,就算是水利设施再完善,补充到这种农田中的水也会有大部分是被迅速蒸发,而无法起到应有的抗旱效果。

在保护土壤方面,生态农业成本低且优势明显。施用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减耕等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使土壤养分均衡、土壤微生物得到保护,进而使土壤结构得到保护。笔者曾经访问一位从事生态农业耕种多年的农民,他的农田土壤结构得到保护和改善,保水能力显著增强。在年初的大旱中,在他的农田中下挖20多厘米,土壤都还是湿润的,与周边受旱严重的农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科学界,也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了生态农业在保护土壤、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优势。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洪涝、冻害等自然灾害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优势显得更为重要。今年干旱的连续来袭,也在警告着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今后的气候挑战。

化学农业使我们陷入“破坏环境——无法应对负面环境影响——用更多的化肥维持产量——进一步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现在,是该跳出来的时候了。

——潘文婧 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项目主任

加入绿色和平

相关阅读:

蓝藻爆发警示:过量化肥加重污染

绿色和平太湖水质污染调查报告

化学农药污染与藻类水华成因分析

生态农业——根本治理农业污染的方法

生态农业简报第一期

由中国农业科学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绿色和平共同创办的《生态农业简报》旨在为不同领域和背景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提供一个生态农业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关阅读

25
2024.04

他们让自然长了“脸”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气候行动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讲述了普通人,参与气候行动的各种可能性。

22
2024.04

地球日 | 和李雪琴、侯雯元一起,用创意与热爱为环境发声

让我们大开脑洞,用行动为环境探索积极的改变。

18
2024.04

友好观鸟型人格 | 原来我的MBTI是EFBW!

瞒不住了,大声宣布:观鸟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欢乐、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拥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