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哥本哈根的美国梦

2009年9月1日

应对气候变化是本世纪全人类最紧迫也是最艰巨的挑战。过去的8年,因为布什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完全不作为,全球的应对努力举步维艰。为此,美国成为全世界指责的对象。

早在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就已表现出其在气候问题上的野心,提出多项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经济发展的举措,积极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很多支持。如今,奥巴马决意将美国重新带回全球领袖的位置。

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被看成是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会议。届时,192个国家的代表团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而这其中,作为对造成气候变化问题负有最大责任的国家,美国能为哥本哈根带去什么,将是决定这次大会成败的关键。

哥本哈根对美国的期望

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对美国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必须承诺大规模减少其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美国必须承担起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

根据联合国气候专家委员会(IPCC)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要避免气候变化最严峻后果,就必须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到2020年必须减排25~40%。

这个目标对于发达国家是不小的考验。把所有已经宣布或者正在审议的发达国家2020年减排目标结合起来看,减排的范围只有4~14%,离科学要求差的还很远,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占排放比重最大的美国尚没有明确的减排目标。

即便是在气候政治上最积极的欧盟,目前承诺的目标也不过20%。当然欧洲也明确表示,如果美国承诺大幅度减排(至少到2020年减排25%),他可将其减排目标提高到30%。

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要求更高。在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中,中国提出了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到2020年应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40%。而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灭顶之灾”的小岛国联盟则呼吁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5%。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就必须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适应及减缓气候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每年应至少拿出其GDP的0.5%到1%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并且要求所提供的资金应该是新的、额外的,而不是将原来已承诺的对外援助资金简单地重新包装成应对气候变化基金。目前,美国所有的对外发展援助仅占到其GPD的0.3%,并且尚未公布专用于气候保护的金额。

美国艰难的国内政治

1997年,克林顿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参议院却拒绝批准该国际协议。到了2001年布什上台后,更是将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各方都希望这次美国能先通过国内立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参与国际协议的谈判。

5月21日,美国众议院能源商务委员会以33比25票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这部长达932页的法案,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限制。奥巴马高度评价这部法案,认为它将“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过度依赖,并对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气候的碳污染进行了限制”。

但这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法案,其减排力度却远达不到哥本哈根对美国的期望。法案要求美国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减排到2005年水平的17%(最多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这显然与国际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这部“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还允诺给予煤电等污染行业了金额巨大的政府补贴,而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却还不如有些州自己定的目标。

就这样一部在内容上打了折扣的法案,要想具有法律效力,在美国国内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它仅通过了众议院委员会的第一关,还须通过众议院全会的批准,接着是参议院的批准,最后才是奥巴马的签署。而其中,是否能过得了参议院这关还是个问题。离哥本哈根大会只剩下六个月,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程序却还是困难重重,变数多多。

哥本哈根情景分析

过去8年,在美国完全缺位的情况下,主要是欧盟与发展中国家推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艰难前行。现在奥巴马的带领下,美国回来了。从这部“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来看,如果能够通过,已经是美国国内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下能实现的最好结果。但即便如此,美国还是不能在哥本哈根之前达到世界各国对美国的期望。

没有强有力的美国承诺,哥本哈根关于新的全球气候协议的讨论一定会受到影响。一种好的设想,如果其他国家可以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努力,同时积极的与美国对话,那么哥本哈根至少可以达成日后的全球行动框架,并最大限度的填充进各国的减排承诺。从法律上来说,也是可以在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里为日后美国加大其减排力度或扩充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留下空间。接下来,就要看奥巴马政府如何在其执政时期继续为保护气候有所作为。

往坏的方面设想,如果受美国的态度影响,其他的国家因此而降低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那么哥本哈根大会就有可能无疾而终,全世界又错过一次拯救气候的机会,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杨爱伦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

2009年6月5日刊登于《中国报道》杂志

相关阅读:

奥巴马 拯救气候与经济的双重使命

佩洛西访华,意在美国国内气候政治

相关阅读

01
2024.02

会议回顾 | 容量电价应如何助力电力低碳转型?

容量电价的出台仍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9
2024.01

“十四五”赛程过半,这四个省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得如何?| 绿色产业政策观察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