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美国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2009年9月1日

近日,包括美国、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全世界十七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代表聚首华盛顿,参加由美国发起的“主要经济体论坛”,旨在推动各国减排协议的达成。这一轮的“主要经济体论坛”是上届美国总统布什发起的“主要经济体会议”的延续。

不过,布什组织主要经济体会议的目的在于拆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墙角,而现任总统奥巴马却是把这次论坛定义为推动联合国的正式程序,特别是为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大会做动员。

与布什政府相比,这一届美国政府对于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的态度的确是大有改观。国务卿希拉里在开幕式上煽情发言,说气候变化对于我们的世界是个巨大而又迫切的威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同时另外一个“不可逃避的事实”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我们的下一代评判今天的领导们的重要依据。两天的会议充满着这种豪言壮语和动听言辞。

原本以为大家千呼万唤的、奥巴马铮铮承诺的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力终于可以登场了。可惜结果却是另一次失望。美国迟迟不肯就其短期减排指标作出表态。而如果美国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最大责任的国家,不就其自身减排作出强有力的承诺,哥本哈根会议能成功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显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出台减排计划,美国人心里还是过不了这道坎。但领导力终究不能只靠奥巴马的纸上谈兵。从竞选总统开始,奥巴马就曾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恢复经济,现在他要做的是落实其“绿色经济复兴计划”,说服美国国内减排与恢复经济是可以齐头并进。

好在以应对气候变化来解决经济难题,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各方的共识。大力投资低碳产业,可以有效创造就业和防止经济进一步滑坡,同时减少能源开支。奥巴马建议成立的1500亿美元“清洁能源研发基金”,可以为美国创造500万个“绿领”就业机会。近期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出台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出台一系列的气候、能源和交通政策,美国每年可以节省4650亿美元的能源开销。另一份绿色和平的报告认为,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在帮助美国经济实现能源基础转型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减少23%,到2050年减少85%。

实现气候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这不光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是可行的,发展中国家也一样可以做到。上周三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英国廷道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的研究报告指出,依靠一揽子的清洁能源扶持政策,同时引导消费者减少住宅和交通的碳排放,中国将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使其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2030年间达到峰值。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排放国,美、中两国在全球应对气候的努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领导作用。美国须带领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度减排;中国须带领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眼前的经济困境是挑战,但更是机遇。离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还有214天的时间,拯救全球气候的方案需要可行性,但更需要领导力。

——杨爱伦,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


原载于2009年5月7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

苏家扬的未来是什么颜色?

社会期望促进环境保护升级

相关阅读

22
2023.08

日本宣布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期,绿色和平:生态安全让位于经济利益

2023年8月22日,东京 —— 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对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安排提出批评意见。绿色和平指出,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海域的有关安排,无视科学证据,忽略公众意见,也侵犯了日本和太平洋周边地区居民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排污入海是唯一可行的选项”,这 […]

14
2023.08

独家| 崔宜筠、朱梦曳:如何突破电力系统转型的短期困境?

编者鉴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持续为电力系统安全保供带来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兼顾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和安全保供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推出聚焦电力系统低碳保供方案的系列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不同资深电力从业者的视角和观点,聚焦不同 […]

11
2023.08

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能源善治的助推力

中欧共同承担全球气候能源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加速自身能源转型,能够提高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