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时机紧迫,中国的环境意识在觉醒

2008年第一周,绿色和平与sohu联合举办了“2007年中国十大环保事件”评 选活动,逾万人参与了投票。“中国环境公众参与意识逐步提升”这一事件位列榜首。该新闻关注的是公众反对在厦门兴建一个总投资额10亿美元的化工项目。去 年6月,由于担心化工厂会带来环境和健康威胁,数以千计的厦门市民走上街头举行抗议。公众的反对迫使政府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和听证会,最后决定迁移该化工厂。

有人认为厦门事件是一次环境和公众的胜利,对于生活在化工厂预选地周边5公里内的10多万厦门居民来说,化工厂迁址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中国环境意识觉醒的背后,却隐藏着可悲的事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环境里,笼罩在环境灾难的阴影下。

两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一份报告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中国的环境形势,这可能是对环境危机最强烈的描述了。中国高级官员向来出言谨慎,能使用这样的词汇,说明情况的确已经很严重了。

从市民到高级官员,中国的环境意识在大幅提升。但问题是,由态度和行为转变而积聚起来的力量可否扭转目前环境恶化的趋势呢?

怎样才能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这里举另一个环境事件的例子。正当厦门市民走上街头抗议之时,江苏太湖大规模爆发蓝藻,导致流经的无锡市80%的自来水遭受污染。这次蓝藻爆发的原因是多年的工业污染、大量使用化肥,以及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温暖气候。

中国的工业污染可否得到控制?中央政府能否将良好的环保法规贯彻到地方上去?中国能否停止对化学农业的依赖?中国可否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拉动经济增长,而不再利用破坏气候的煤炭等化石燃料?

这些任务都不轻松,尤其当我们考虑到中国的庞大和它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但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些问题,后果将比现在更为恶劣。

问题不仅涉及到规模,还有时间的因素,清理污染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政府投入了数十亿元清理淮河,但成效有限。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回应相关质疑时引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说的对。我们污染得越严重,就要用越多的时间来清理。

河流污染是区域性的,可以在当地获得解决。清理一条污染河流,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大约需要一、二十年。然而,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却会持续长得多的时间,一个地方排放温室气体,立即就会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科学家指出,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最严重的恶果,我们要把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的增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否则,全球气候就可能被推向不归路。

中国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甚至会付诸行动来争取清洁环境,从这里我看到了希望。当巨龙觉醒时,势不可挡——这是很多目睹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振兴的人们共同的感慨。让我们期待中国环境意识的觉醒能及时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

新年愿望往往会因惰性和缺乏行动而落空,我们最好确保这个愿望不会。

——Gerd Leipold,绿色和平国际总干事

加入绿色和平,用行动为中国环境带来更多改变。

相关阅读

23
2025.03

当18个普通人在暴雨里抽命运盲盒 |世界气象日:不成气候X绿色和平

2025年世界气象日,国内首个中文气候播客《不成气候》带我们一起回到去年9月台风“普拉桑”刚刚过境的杭州,走近绿色和平与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联手举办的气候变化沉浸式剧场《角色》。

21
2025.03

IPCC气候专家对话:如何将庞大科学问题转化为真实实践行动

全球气象专家在杭州碰头, IPCC-62是什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2月24至3月1日期间在杭州召开。这是中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气候问题国际会议,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本次会议是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的关键会议, […]

27
2025.02

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不仅背弃了未来,也背弃了作为领导者的道德责任

文章首发于新浪财经。本文作者李欣然。   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为全球气候治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背景下,全球气候行动将何去何从?ESG评级中心与国际知名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展开了系列对话。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三篇,对话绿色和平美国办公室气候项目副总监John No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