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针对巴斯夫(BASF)的行动升级,要求巴斯夫公开环境信息

2008年6月30日

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别国公开环境信息,在中国就不可以吗?

我们将在寻求和巴斯夫对话的同时,继续搜集巴斯夫的污染证据,并向有关部门继续申请巴斯夫的环境信息,通过法律途径向巴斯夫施加压力,并不排除起诉巴斯夫。

绿色和平从2007年底开始关注上海浦东区的水污染情况。相关历程回顾:

2008年3月和4月

绿色和平在上海浦东区实地调查当地工业污染情况

2008年4月

绿色和平走访了受污染影响的社区居民

2008年4月

绿色和平与上海浦东区的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沟通,但该公司拒绝提供其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等关键信息。

2008年4月30日到5月22日

绿色和平向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申请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的相关环境信息,浦东新区环保部门回信称,巴斯夫以”商业机密”为理由拒绝环保部门提供这些信息。

2008年6月30日

绿色和平把调查结果通报给媒体和公众

2008年7月

数千网友写信给要求巴斯夫对中国的环境和公众一视同仁,全面公开其污染物排放等环境信息,巴斯夫不予理会。

 

绿色和平实地调查,巴斯夫拒绝环保部门向我们提供环境信息

上海浦东新区,巴斯夫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附近居民的谈话:

在实地调查中,绿色和平曾多次与上海浦东区的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沟通,但该公司拒绝提供其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等关键信息。4月30日,绿色和平向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申请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的相关环境信息,但浦东新区环保部门回信称,巴斯夫以”商业机密”为理由拒绝环保部门提供这些信息。

为什么同样的信息,在其他国家可以主动直接向公众公开,而在中国就成了”商业机密”?以这样的理由来把中国公众的知情权挡在门外,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了污染问题没有办法找到源头和解决方法,对于环境和居民健康毫不负责。

绿色和平认为:作为消除中国污染问题的首要步骤,所有企业都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地公开其污染物排放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尤其是像巴斯夫这样的行业知名国际企业,在环保领域应该同样领先。

相关阅读

27
2024.12

全球塑料公约难产背后:各国立场“一厘米都没动”?

文章首发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为绿色和平全球策略顾问。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 […]

28
2024.11

原来保护环境的行动,还可以这样“飞”!

打开脑洞,保护环境的灵感就有可能成为可触摸、可复制、可进入日常生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