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水稻陷入国外专利陷阱——我国粮食安全,还能胜算几分?
水稻对我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水稻需求的增加迅速;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缺乏、耕地减少等问题威胁着水稻生产,一向自给自足的我国正面临着未来粮食供应可能不足的危险。于是,在过去的20 年里,大量的科研人员和资金等资源被投入转基因水稻技术上,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那么,转基因水稻真的能让我们安枕无忧吗?在大量的资源支持下,我国转基因水稻是否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很遗憾,绿色和平与第三世界网络的对我国转基因水稻研发情况的深入了解发现,正待审批的最主要三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都涉及多个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所拥有的专利。
国外公司:专利在手,尽在掌握
我们知道,专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研究中的新发明,保障专利人的权益不受到侵犯。任何人如需使用专利所保护的内容都必须获得专利持有人的同意,并缴纳专利费。那么中国转基因水稻遭遇国外专利,意味着怎样的后果呢?
在科学研究阶段,国外专利还是免费的。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专利保护的内容只被用于科研,就并不需要缴纳专利费。但是,一旦受专利技术开发了新的产品并进行商业化生产而没有签署协议,就对专利造成侵犯。专利持有人有权收取费用,如得不到满足,也可能提出诉讼。
也就是说,对中国的转基因水稻而言,如果涉及国外专利的转基因水稻被商业化种植而没有经过协议,摆上了我们的餐桌,那么专利的主人就有权收取专利费。如果认为权利受到侵犯,他们就可以提出法律诉讼。这时候,国外掌控的转基因专利技术就成了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特洛伊木马”,也可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十面埋伏”陷阱。
操控粮价,冲击粮食安全
根据现有的信息,以及国际上曾出现过的类似案例,我们可以窥见我国转基因水稻涉及国外专利所面临的潜在影响。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些专利集中在极少数跨国公司的掌握中,并且之前这些公司曾提出过很多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为了牟取更多利益,我国不得不被置于国外公司的条款和条件之下,从而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失去控制。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样的转基因水稻一旦通过商业化审批投入生产种植,立竿见影的结果就可能是粮价节节攀高,我们会越来越吃不消。
由于转基因水稻种子价格会远远高于普通种子,转基因种子的产量却与非转基因种子的相当。如果转基因水稻被获批商业化种植,国外公司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获取利益。比如向农民和种子公司收取额外费用,现今化肥涨价、农药涨价、柴油涨价,种子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承受的成本更是火上浇油,他们的收入减少,自然影响到他们的生计。而农民不愿种粮,粮食产量受挫,而我们的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粮价自然要顺势攀升–届时,有粮,却买不起粮的困境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人。
一旦中国开始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那么我国自有的稻种产业,特别是那些为国内外市场生产杂交水稻种的产业,很容易招致国外专利持有人的诉讼。由于大规模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转基因种子污染普通种子的问题,污染一旦发生,就带来了一些种子公司面临法律问题,国外公司专会强制执行自己的专利权并要求进行经济补偿。
“转基因木马”的攻防战略
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食物的历史非常短,迄今全世界对于转基因技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长期影响都还是未知数,加之我国转基因水稻中植入”洋技术”的风险,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显然违背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初衷,代价会是非常高昂的。
因此,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在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之前,是否需要谨慎地调查和分析国外专利可能带来的影响,全面评估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后带来的额外成本、危险和不确定性呢?
除了转基因手段,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束手无策了吗?绿色和平建议加大对其他生物技术的投资,比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态水稻种植方法等。这些技术领域还没有被国外专利所控制。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大背景下,这些技术领域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多的资源应该被投入到这些技术的研发中,这样,不仅粮食安全有保障,我们还能装上”中国的芯”。
想避开转基因食品?立即下载食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