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言而无信 何以为言?

2007年2月12日

2004年11月,绿色和平发布《金光集团APP云南圈地毁林事件调查报告》。

新闻发布会刚一结束,反应迅速的媒体就不断给我打来电话,期望了解自2004年以来就一直在密切关注金光国内毁林行为的绿色和平对于林业局这一宣布的意见。

故事从去年8月开始。当时,在众多环保人士、生态专家以及林业官员的强烈反对声中,金光集团还是顺利签约并购云景林纸以及其配套的100万亩天然林基地。在完成并购后,金光集团将扩建云景林纸的纸浆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0万吨增加到年产40万吨。

对此,绿色和平做了一个简单的算术:

思茅全市用材林年净生长量是256.17万立方米,而当地的景谷林业、红塔木业再加上这条新增的金光云景30万吨的生产线,这三家每年就需要采伐立木蓄积382.21万立方米。其中的巨大缺口一目了然。

因此,这条30吨纸浆生产线的扩建对于思茅的天然林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详见2006年10月31日《绿色和平关于金光集团APP云南项目最新进展的质疑》

不习惯认错的金光集团在上周三的新闻发布会后第二天至函国家林业局,承诺将”依法办事”。这个承诺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

在绿色和平揭露金光集团在云南和海南非法毁林后,金光集团曾经在2005年5月向国家林业局”郑重”承诺”切实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合法经营,遵章办事”。孰料一年之后,金光又一次自己掌了自己一个嘴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简单一点说,承诺是一件关乎道德水准的事情,不需要重复做,一次足以,关键的是要坚持到底。 一点都不奇怪,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在公司版的首页毫不客气地把金光集团APP称为”最尴尬不已的公司”。

国家林业局此次亮剑,我的心情仍然无法轻松起来。金光集团APP对于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垂涎已久,收购并扩建云景林纸只是金光全国”圈地”策略中的一步,把丰富的天然林基地纳入囊中才是其更重要的目的。

金光去年大张旗鼓地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譬如赞助环保论坛、扶助贫困大学生等–竭力往自己的形象上”涂抹绿色”。这显然不管用。金光如果能够确保其不仅仅在生产流程中不造成污染,同时也公开自己的原料来源,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真正做到”绿色”的话,或许就不再需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所谓的承诺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专门从事造纸的金光集团应该最清楚这个简单的道理。

刘兵,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主任,APP项目发言人。

相关阅读

28
2025.10

中国完成BBNJ协定国内批准关键步骤,在全球海洋保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协定)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已完成BBNJ协定国内批准程序的关键环节,待向联合国交存批准书后,中国将正式成为BBNJ协定的缔约国。

25
2025.09

绿色和平回应|“喜马拉雅升龙”事件还暴露了哪些问题?

一场海拔5500米的烟花秀,“炸”出了哪些空白?

22
2025.09

全国碳市场建设加速,林业碳汇却为何“慢半拍”?| “双碳”五周年

随着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定位逐渐清晰,中国自愿碳市场在承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职能的同时,还将承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