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稻农张砚斌在绿色和平主办的“中国水稻生态农业研讨会”上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无公害大米
稻农网起在稻田里长大的鱼
水稻与鸭子同生共长,待到稻香鸭肥时,农民便赶鸭出田。
稻“养”鸭,鸭“育”稻,稻香鸭肥
先来说说水稻和动物相依相伴的典型组合–稻与鸭。在稻鸭共同生长的稻田里,我们不仅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还能听到频频的鸭鸣,三五成群的鸭子在稻苗间欢快游动,不时地用嘴巴啄起水上的虫子。这些鸭子是在幼雏时就被放入稻田里的,它们与水稻日夜为伴,待到稻香鸭肥时,它们才会被分开。
稻与鸭相互依偎的故事非常有趣:迫于生存的压力,这些”打工仔”鸭不能像圈养鸭那样慵懒地等待喂食,而必须艰苦劳作,兢兢业业。饿了,必须伺机窥探各种猎物,才能吃到稻田内的害虫;累了,可以到农民为它们搭建的”宿舍”里休息。鸭子还可以吃杂草和草种,在运动中践踏杂草,把草种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一来,农民真是省心又省力–稻田里再不必施农药和除草剂了!
但是水稻的食物总要由农民来提供吧?别忘了,鸭群不停地拉粪,就等于每天都在恰到好处地给水稻施肥,这可是农民们梦寐以求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待到水稻扬花抽穗时,鸭子便光荣地完成了使命。这时候,农民开始赶鸭上田–稻和鸭互惠互利的健康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除了鸭子,鱼、青蛙、蛇等动物和水稻相伴,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种族”,同台献技
不同品种的水稻放在一起又如何呢?它们也能有如鸭子和水稻之间的那种”默契”吗?我国有着大量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它们好比不同种族的人群,各有其背景文化,也各有其本领强项,在同一个世界舞台上,他们互助互利,才能生生不息。
水稻也一样,唯有将不同的品种精心组合,有效混排,若不经风的稻苗和坚强挺拔的稻苗互相搀扶,不惧瘟病和不抗瘟病的品种相互依偎, 就能以整体实力抵御各种灾害挑战,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污染,还能增产增收。
多样,果然不一样!
这就是大自然的魔力。在偌大的稻田里,不同水稻,害虫,杂草,有益昆虫和环境之间是相生相克,环环相扣的,唯有创造”多样”,才可以维持平衡与稳定。
水稻意味着生命, 所以曾经,人们都把精力聚焦在水稻数量短期内的高产上面,给稻田大施农药,或者试图利用新近的转基因工程,其实都是在自然规律中强加一只”人为的大手”,将”多样””搅为”单一”,结果势必将导致一系列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让水稻既达到既高质、高产,又不会危害环境资源和大众健康?一些科研人员在绵延了七千多年的我国传统稻作中找到了”灵感”,他们发现一些传统方法有效顺应了自然规律,结合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他们终于探索出一条”水稻生态农业”的道路。
今年8月5日,绿色和平发布了《中国水稻生态农业报告》,在阐述水稻化工农业和转基因农业所带来的环境威胁之余,详细介绍了多种水稻生态农业模式。蛙,蛇,鸭,鱼,以及不同品种的水稻间的巧妙搭配,就是这个报告中讲述的故事。
这些组合带来的收益太多了。以”稻鸭共作”技术为例,农民们感言:往年种水稻,又是施化肥,又是打农药,仅农药一项,一亩田就要花上几十元钱。如今在稻田里养鸭子,鸭子跳跃奔跑,松土、治虫、施肥,全包了。到了收获季节,鸭子、鸭蛋还能卖到好价钱,是一笔额外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稻米无污染,价格要比普通稻米高出很多。如果通过认证,打入国际市场,价钱就更高了。
因此,绿色和平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水稻生态农业,支持其研究、传播与推广。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看来水稻生态农业能打破这个定律,既能让水稻生产更上一层楼,又能获得丰厚的生态环保效益,那么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的我国,何乐而不为?
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