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季,我们深入中国西部冰川,见证并记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消融,我们发布了研究报告《冰冻圈告急:2018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冰川研究》。在全球升温下中国冰冻圈反映强烈,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近50年来青藏高原变暖速率是全球同期平均升温速率的2倍,达到每10年增温0.3-0.4℃;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2.2%。
12月,我们参加了波兰卡托维茨气候大会。见证了大会上《巴黎协定》实施的细则内容,关于影响到人类能否顺利把全球平均升温幅度限制在大大低于2摄氏度、甚至1.5度内。在大会“中国角”举办的“第六次全球气候变化智库论坛——全球气候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边会上,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作用。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也还有大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尚待各国携手发掘。
2018年2月,我们邀请了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哈维尔·巴登(Javier Bardem)、李光洁、王昱珩、奚志农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近80位“守护南极”项目的“南极大使”,身体力行地支持和呼吁在南极设立全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威德尔海保护区。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绿色和平科考队在南极采集的雪样包含了新鲜降雪,表明雪中检测出的化学品并非来自本地。我们发现南极正被微塑料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7月,全球最大的磷虾捕捞企业联盟作出承诺,将于2020年停止在南极多个生态敏感区的捕捞,并支持在南极设立海洋保护区。中水等全球最大磷虾捕捞企业承诺将停止在南极多个生态敏感区域的捕捞。同月,绿色和平与科学家合作发现的4处生态脆弱区域得到认可,将受到特别保护。南极4处脆弱海洋生态系统将得到特别保护
同时还发起了“玩具交换所”、“造物主计划”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的活动,鼓励公众通过回收、修复、改造、分享旧物,重拾创造带来的美好体验,建立环保的“可持续时尚”理念,为环境带来积极改变。
我们与清华课题组合作,展开城市雾霾监测研究活动,在国内招募“雾霾特工”,与公众开展互动,让公众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为环境友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019年,我们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伙伴,开展清洁空气与气候治理、濒危物种纪录与栖息地修复、国家公园管理、推动电子行业循环经济模式、外卖减塑、绿色金融、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公众可持续消费宣传教育、中国生态保护经验国际分享、环境故事网络、全球青年绿色创新等多方位的环保项目,积极争取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有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