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详情
Cards Details
作为世界上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的硬木资源树种之一,桉树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南方地区以短周期纯林连栽的形式被大量种植,中国桉树产业的年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1]。然而桉树人工林造成的生态危害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在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桉树产业发展中,桉树人工林普遍采用炼山、机耕全垦整地、高肥料投入、高浓度高频率大量喷施除草剂、短轮伐等经营管理措施。在这样的模式下,经营20至30年,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就会出现明显的退化,甚至出现大面积外来物种入侵。
为减少单一种植人工林的生态弊端,科学家在广西的生态营林试验基地尝试了桉树和多种乡土珍贵树种混交的模式,并实施科学管理,减缓了地力下降,同时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避免让经济逻辑凌驾于生态规律之上,需要在物种引进前评估其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益,破解“高价值物种”沦为经济、生态双重负资产的悲剧。
© Greenpeace East Asia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