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详情

Cards Details

空气买卖

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价格信号将减排责任分配给成本最低的地区。这种机制虽能确保总排放不超标,却可能加剧空间不平等。

一些学者对全球碳市场持强烈批评态度,认为碳市场无法实现深度减排转型。他们列举了若干理由,如碳市场可能固化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让发达国家通过购买抵消继续过高排放,而发展中国家让渡廉价减排机会导致自身未来减排成本上升[1];又如市场机制复杂容易被金融利益绑架,忽视了直接的法规减排手段。批评者主张应把重点放在各国国内迅速脱碳,而非寄望市场交易。

全球碳市场还引发环境正义方面的担忧,即气候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在全球和地方层面如何分配、公平与否。一个突出问题是碳抵消项目对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影响。许多碳信用尤其是基于自然的碳汇项目(如森林保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本地社区中。如果项目实施缺乏充分的社区参与和保障,可能侵犯当地居民特别是土著族群的权利。曾有多起报告显示,为了确保碳抵消项目的额外减排,当地社区被限制使用传统森林和土地资源,甚至被强制迁离家园。

也有研究指出,若设计良好,碳市场可以大幅降低全球减排成本、加快技术扩散。世界银行估算,到2030年通过国际碳交易可节省一半以上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约每年2500亿美元),从而在不增加总体支出的情况下多减排50%温室气体[2]。为此,主流建议并非放弃碳市场,而是改革完善碳市场:提高标准、加强监管、辅以公平政策,使其真正服务于减排目标和全球公平。

地球上的人类

就像同处于一艘

宇宙飞船

© Greenpeace East Asia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