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详情

Cards Details

押韵即真理

公众的实际行动对气候治理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只有当政策信息明确,并关注公众关心的利益时,民众才更可能支持气候政策。而科学知识、政策需要通过有效传播才能与公众的情感相连。

气候传播面临着许多挑战。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信息让公众更倾向于根据预设立场筛选信息[1]。信息超载也是重要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信息,很难处理海量的气候数据和观点。所以,尽管气候相关灾害频发,许多人依然将气候危机列为低优先级[2]。数字时代的信息碎片化也加剧了回声室效应,使得跨群体沟通更加困难。

气候传播还需应对公众冷漠与气候焦虑的矛盾。一方面信息过多可能导致麻木;另一方面公众也可能因担忧未来而产生焦虑。

IPCC 与 Climate Outreach 发布的通讯手册中,为 IPCC 的科学家们提出有效沟通的六项原则:

  1. 自信沟通:科学家通常很受公众信任,用真实自然的语言,就能有效交流。
  2. 谈现实,不讲抽象:全球温升目标、二氧化碳浓度等气候大数字对大多数人而言太遥远,要使用大家熟悉的日常例子交流。
  3. 联系听众关心的事情:研究显示,人们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比科学知识更影响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看法。聊聊与他人共同关心的议题,才能让信息被听见。
  4. 讲关于的故事:人们更容易被故事打动,而不是被数据说服。用讲故事的方式,让科学变得有温度。
  5. 先说你确定的事:气候科学确实有不确定性,先讲大家已有共识的内容,更容易建立信任。
  6. 善用视觉工具:使用图片和图表传达信息

地球上的人类

就像同处于一艘

宇宙飞船

© Greenpeace East Asia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