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双11脱碳大赛,电商品牌如何尽快抢占赛点

2021年11月15日

“双11”购物节来到第13年,已经成为国内电商品牌从价格到服务的年度综合实力角逐决赛。作为“碳中和元年”开启后的第一届“双11”,今年的决赛赛场让“电商绿色运营”成为备受瞩目的赛事。

淘系的天猫推出“绿色会场”,投放1亿元补贴鼓励用户购买低能耗家电及绿色认证商品,闲鱼和蚂蚁森林能量也配合推出相应促销活动。京东、苏宁易购等同样强调了对节能家电、节水洁具等环境影响较低的商品的推广成绩。

在物流配送方面,有的品牌强调通过智能算法合单以降低末端配送次数,有的品牌则在网点推出绿色快递量化考核机制。

算力的背后是电力。头部电商品牌们也已经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采购。阿里巴巴今年9月交易了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京东则预计在年底达成园区1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产能。

显然,电商绿色运营的内涵,已经从过去几年广受关注的包装废弃物的单一问题,演变成为涵盖从能源到交通,从气候变化到资源管理的多元化、紧迫性议题。这些绿色运营举措又是否能真的完美解决电商企业庞杂而体量巨大的环境足迹问题?

电商行业的环境账单

不只在中国,电商行业在全球都在高速发展,并且成为少数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行业之一。2020年全球电商零售额达到4.2万亿美元,相比于2019年增长了27.6%。与之相对的是2020年全球整体零售额下降了3%。电商的庞大规模及其快速发展造成了新的环境负担。

  • 运输排放:2018年电商件在整体快递中的占比已达到78%。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100个城市的快递车辆会增加36%,快递车辆的碳排放将相应增加32%。有研究显示,中国电商物流部分的碳排放是目前电商企业碳排放占比最大的部分,占整体碳排放的29%。
  • 仓储排放:仓储的负面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基于照明、采暖、制冷、物料处理等环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仓储面积直接相关。有研究显示,2019年中国电商仓储排放约为206,675吨二氧化碳当量。
  • 数据中心碳排放:支持平台企业在线市场运营的数据中心也是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绿色和平与中国工信部第五研究所赛宝实验室研究统计,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约为1,507亿千瓦时,约合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9,485 万吨。
  • 包装污染:根据绿色和平、中华环保联合会和摆脱塑缚的研究,中国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2.06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941万吨。若不施行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到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将达到4,127万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达到5,706万吨。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很高的碳排放足迹,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环境污染。
  • 破坏环境的商品交易:平台模式的开放性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便利。根据《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互联网企业联盟(2017-2021)》,目前网络非法贸易存在着非法信息更加隐蔽、跨平台团伙式运作、大型濒危物种浮现等趋势。此外,在零售电商平台上也屡屡出现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商品。
  • 食品安全与食物浪费: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较上一年增长了64%,线上零售占比也在4年之内迅速从2.8%增长至14.6%。虽然“安全”“放心”是生鲜电商惯常向消费者展示的品牌价值,但是生鲜电商却也经常被爆出在售商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问题。食物浪费方面,一些电商品牌对商品新鲜度的过度强调,导致了大量尚在保质期内的商品被下架报损销毁的情况。

系统性环境治理,从数据披露开始

纵观2021年双11赛场,笔者发现,尽管各大企业在环境治理上做出了大量举措,其中不乏真金白银的投入,如大批量的绿电采购、通过补贴提高消费者快递包装回收参与度等。然而,目前仅有极少数的电商企业公布了环境影响数据。换句话说,公众对于电商行业实际的碳排放、能源消耗等真实环境绩效数据知之甚少——每年数百亿件的快递包裹中,采用一次性包装的仍是主流;支持电商运营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消耗着大量的电力;用于送货的电动车每年也消耗近2万块蓄电池……由此可见,头部电商企业的环境足迹是庞杂而体量巨大的。

面对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电商企业要实现真正的绿色运营,就需要超越目前已经在实施的各项具体的举措,对自身和商业生态伙伴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追踪与管理。而系统性管理的一大特征就是基于事实和数据,从而实现绩效可监测和评估。以“绿色会场”这样的可持续商品促销措施为例,只有掌握了参与活动的可持续商品的碳足迹等数据,电商企业才能对这类促销活动的实际环境绩效进行客观评估。而高质量、高透明度的数据报告,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检测和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内部工作组。建立这样的专业内部架构,对于从数据收集、策略制定到成效评估的企业环境治理全链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市场上驰骋多年的两大电商品牌,数据披露行动开始得都不算太早。京东集团在其 2020 年 ESG 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包括其供应链和商业生态系统的排放,也称为“范围三排放”。预计2022年,阿里巴巴也将向港交所首次披露其环境绩效数据。而其他主流电商品牌中,唯品会、小米和网易都于2021年开始披露环境绩效数据,而苏宁易购、拼多多计划何时披露,目前从公开信息中还无从得知。

只有在拥有管理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内部结构、并披露高质量、标准化的数据后,这些电商公司才能采取更加有雄心、系统化的“脱碳”和环保行动,比如通过大规模购买可再生能源来减少碳排放。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少量的电商公司做出100%再生能源的承诺,例如美国的亚马逊公司和日本的乐天株式会社。

引领平台生态共同脱碳

此外,具有平台属性的电商企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如何使他们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完成脱碳。电商企业的大部分气候足迹其实来自于供应商、卖家和客户,例如亚马逊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其价值链中产生的间接排放,也称为“范围三排放”。对于整个平台生态系统中不同主体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作为“大总管”的平台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研究和治理。

例如,对于平台自身运营环节的环境影响,如数据中心的耗能、耗水等,平台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采购、冷却技术迭代等措施进行直接改善;对于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供应商,平台企业可以将环境表现纳入供应商管理制度,倒逼供应商进行低碳转型;而对于依托平台进行交易的商户和消费者,平台企业也可以通过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奖励低碳行为、绿色商品,并对破坏环境的商品和行为进行更为严厉的监测和打击。

系统性、基于真实数据的管理不仅能提升电商企业对环境绩效的把控能力,还能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环保政策收紧带来的转型风险。在中国双碳目标业已出台、碳中和路径逐渐明晰的背景下,随着电商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张,以《“十四五”电商发展规划》、《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为例,各方监管部门对于电商行业环境表现的要求和期待也必然水涨船高。只有及早布局系统性环境治理方案,电商企业才能获得先发优势,在中国低碳转型的历史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挥引领作用。

本文于2021.11.12首发于财新

作者:唐大旻 绿色和平平台企业环境责任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01
2024.02

会议回顾 | 容量电价应如何助力电力低碳转型?

容量电价的出台仍需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9
2024.01

“十四五”赛程过半,这四个省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得如何?| 绿色产业政策观察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